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及其对应对教育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及其对应对教育的思考
【摘要】: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条件下所采用的具体的应对方法、手段或策略。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分类、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试图探索大学生应对教育的有效对策。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方式 应对教育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条件下所采用的具体的应对方法、手段或策略。应对方式是应激与健康身心的中介因素,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以上[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青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孙桂月,冯向先;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3 马伟娜;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4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5 杨明辉,黄高贵,杨文华,何如宽,阮成昌,王孝德;中师生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6 曾荣侠;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7 韦利如;应对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8 梁执群,卢莉;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9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9期
10 钱铭怡,刘嘉,张哲宇;羞耻易感性差异及对羞耻的应付[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曼蓉,张欢华;职业选择中的心理应对及其影响因素 以F大学硕士研究生样本为例[J];社会;2005年02期
2 沈怡芳,张晓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颜新娟;浅析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改善的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胡志;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7 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吴晓雷,冯维;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邓治文,龙晓东,廖湘蓉,杨小玲;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教育对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吴滇;郭宪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劲;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沈杰;教师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娟;5123名新兵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刘秀娟;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及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王丽芳;评价忽视和腹式呼吸对内外倾者演讲应激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静;大学生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伦琼;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蔚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芳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2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郑涌,江志宇,秦光兰;大学生的个我/集体取向及其与自我概念结构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程肇基,任映红;指向自我认同教化:大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赵立军;文化、自我概念与健康人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邢建辉;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的介绍与检验[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许明智,张迎黎,郭本玉;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10 王振宏!745000,梁三才!745000;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晓靖;;大学生心理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3期
2 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3 杨雪丽;;外语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4 谭平;彭豪祥;;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曹晖;肖伟;曹聘;刘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曹晖;肖伟;;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凌宇;朱翠英;刘文俐;;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2期
8 彭豪祥;;652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9 周林;;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1期
10 董耘,李萍,朱孔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蔡琼华;郑雪;;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谷传华;艾山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郭瞻予;单常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傅素芬;徐科君;郑蝾君;黄学文;;大学生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春芳;辛志勇;王伟;;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2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6 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贾婧;大学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雅丽;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丽君;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6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8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