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文献综述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愈加严重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学习倦怠的定义及症状表现,简要回顾了学习倦怠理论的发展情况,指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并对学习倦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移到了质量的提升。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对于改善大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症状表现 影响因素
【分类号】:G442;G642.0
【正文快照】: 倦怠原指燃尽、枯竭。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将其用于心理健康领域,主要用来描述人际服务领域中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的要求或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对工作缺少兴趣,感到厌烦,身心俱疲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1]所谓“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慧君,雷玉英;论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2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3 毕重增,黄希庭;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离职意向与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4 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试析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林宁波;邢颖;;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3 程利;何长仁;;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于小艳;;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赵娜;秦金亮;;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李永鑫;李艺敏;时金献;;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杨卫星,吕佳;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姚向颖;施文敏;;关于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年04期
9 高冬东;李晓玉;高峰;;党政干部工作倦怠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陈玉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丽丽;衣伟婧;王倩倩;杜宇;刘兵;;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华;企业管理人员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5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解冻;基于发展中心理论的企业领导胜任力开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荣;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文增;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晓军;大连市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玉娟;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向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史云静;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瑜;中学教师工作要求认知、工作资源认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孙士芹;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希芬;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3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4 赵玉芳,张庆林;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5 胡胜利;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J];心理学报;1996年03期
6 韩仁生;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7 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8 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李秋杰,隋淑杰,王秀菊;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岩;;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硅谷;2008年23期
2 强健;;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唐文清;范会勇;;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4 陈芳芳;戴佳玲;;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2期
5 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0期
6 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7 李永鑫;谭亚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8期
8 张姝;张沛;;内蒙古大学生学习倦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杜宇;孙丽丽;;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6期
10 李敏;;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病因探讨及治疗[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萍;杨爽;于海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晶;;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完美主义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丽丽;张淑华;许贵芳;衣伟婧;;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游志麒;李晓军;田嫒;吕玲;陈欢欢;;大学生压力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连榕;;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新红;李义安;李庆安;;大学生专业承诺、认识论信念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戴慧莉;;大学生学习心理困扰与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戴艳;谢珏涵;;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学习倦怠、心理复原力、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黄杰;;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崔冠宇;赵俊峰;;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应用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大学生“心病”何来又何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李建强 刘宏艳 陈鹏 黄海洋 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研究室 王希良;国学调查[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孙滨邋实习生 常玉涵 朱文芊;大、小学生暑假生活两重天[N];华兴时报;2008年
4 记者 车莉 通讯员 李大庆 刘涛;洪山区区校合作获双赢[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 王庆环;牢记总书记殷切希望 弘扬孟二冬崇高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翟帆;孟二冬崇高精神激励学子成才报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杨保国;中国科大:把心理委员设在每个班级[N];科技日报;2007年
8 记者 徐蓉;依靠科技教育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湖南日报;2010年
9 记者 施芳;像孟二冬那样为学为人为师[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刘欢 刘冕;“八荣八耻”宣传画送进本市小学校园[N];北京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牛丽凤;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丁香;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的编制与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刘元英;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姝;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倦怠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鲍英善;长春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9 魏珍;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个别差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小娜;小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8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