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集体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04 16:41

  本文关键词: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集体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集体 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启示 教育信念 精神生活 和谐发展 创造力 凝聚力 学校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教师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教师集体应具有统一的教育信念和个人的创造力。他的教师集体思想对我国目前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教师团队,加强教师集体的凝聚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理解集体对于个人的意义,因此非常重视教师集体环境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把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自豪地称之为“我们的教师集体”,正是在苏霍姆林斯基与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帕夫雷什中学建立起了一个“有一致信念的、强有力的教师集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齐;苏霍姆林斯基[J];安徽教育;1980年12期

2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点[J];江西教育;1980年03期

3 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4 唐其慈 ,毕淑芝;黄金的儿童时代——苏霍姆林斯基论小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纪强;《帕夫雷什中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6 ;珍惜黄金的儿童时代——苏霍姆林斯基论小学教育[J];四川教育;1980年06期

7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8 吴福生;;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活动片断[J];天津教育;1980年11期

9 ;必须首先是一位好教师[J];四川教育;1980年10期

10 万;《文学基础理论》定稿[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和秀;;讲究教学艺术 培养“实用型”人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解小荣;;浅议信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许红云;孙立武;;善待学生的“小报告”[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孙炳华;;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曲凤英;;以《詹天佑》为例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以学定教”[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6 王叶琴;;走近与走运——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熊玉琳;;课堂讨论法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巧红;;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春明;文辉;;大学德育激活式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思考[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10 秦惠华;;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之旅[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华茹 谢玉坤;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于果;新世纪怎样当老师[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宋晓梦;重庆启动教育帮扶双百工程[N];光明日报;2000年

4 严保林;善良的情感从小培养[N];中国物资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吴坤胜;青铜铸史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景耀辉;素质教育以师为本[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7 柳春霞;研究性学习的实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红旗小学 曹艳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三小学 张达成;让评语变得丰富多彩[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9 [苏]山.A.阿莫纳什维利 著 朱佩荣 高文 译;儿童需要怎样的爸爸[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刘成学(作者单位系广西北海市教育局);听孙老师讲课文——《落花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子仲;新时期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透视和建设[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彩云;数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焦小平;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欧阳竟成;基于内联网的教师集体备课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衡耀付;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成军;教研组活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雯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石雷山;教师集体效能及其与学校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40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40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