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20 14:02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贫困大学生 心理弹性 教养方式 大五人格


【摘要】:本文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对9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阐明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基金】: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委员会重点资助课题(编号:08A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弹性”或称“心理弹性”,指心理发展未受严重压力/逆境损害性影响的现象。弹性研究包括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或条件,即:(1)个体必须暴露在高危环境下;(2)尽管受到这些威胁或逆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但个体仍能保持适应良好。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的人不仅能忍受逆境或者应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颖萍;浅析大五人格特质和社会群体地位的关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国来;沃建中;;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小英;南方沿海城市职工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迎利;贫困大学生的复原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毛俊青;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复原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陈雪芬;中学教师人格、应对方式与其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曾军;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扬,顾岚涛;青年班主任心理保护缺失诊治[J];普教研究;1994年01期

2 李正英,晁元元;绿洲[J];光彩;1996年10期

3 白云恩;当前中小学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余伟利;家在山那边──《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拍摄散记[J];电视研究;1997年04期

5 居吟;蔡明等回族艺术家资助7名回族特困大学生[J];回族研究;1997年01期

6 曹大文;浅谈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的心理偏差及匡正[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年01期

7 郑国庆;得焉? 失焉? 望刘晓庆三思[J];上海戏剧;1997年03期

8 张莉华;简析当前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冲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9 张兰君;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不同群体心理卫生评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端报纸 深度摄影[A];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3年

2 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分析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其他[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汪全尧;;慈善行为的经济研究[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6 陈浩;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是风险补偿还是担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7 杜志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静;粱宝勇;;高校贫困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毕长城;;“阳光早餐”的社会价值[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中;涓涓细流汇天水 科技之光铸人才[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北京生命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设立科技之光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倡议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记者 席淑君;不让一名孩子辍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记者 陈宗立、马振华;甘肃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特困生[N];光明日报;2000年

5 记者 黄妙英;“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区正式启动[N];广西日报;2000年

6 谢秋萍 郭海深;国家助学贷款为何叫好不叫座[N];湖南经济报;2000年

7 记者 杨爽;我国金融机构助学贷款增长迅速[N];金融时报;2000年

8 记者 张帆;云南高校2万余名贫困生无一辍学[N];人民日报;2000年

9 杨雪梅;学费看涨 学子作难[N];市场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孙巡;一些贫寒大学生为何冷落助学贷款[N];新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丽霞;青少年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史玉军;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谭文丽;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年珊;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防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车凤岚;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7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07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