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变迁看教师权威的走向及其确立
本文关键词:从文化变迁看教师权威的走向及其确立
【摘要】: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和支配力,是使学生信从的力量。它在文化中孕育而生,又在文化变迁中发生着微调、重构和转向。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真正确立,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内在力量。
【作者单位】: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基金】:河南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文化变迁与乡村教育发展研究》(编号2009BJY006)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等,虽看不见,却是每个人的意识、灵魂之所系。在社会发展、周遭变化和人的需求中,它发生着渐变、转型,在继承中更新、变迁。教育作为文化传递载体,其传递效果为教育权威所致,而教育权威在文化变迁中有不同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庆昌;论教育者的个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论执政党角色的确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颜茵;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廖小平;论伦理关系的代际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冯百跃;;论舞蹈训练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边书京;;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期刊的功能开发与拓展[J];编辑学报;2008年02期
6 曾庆彪;;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06期
7 吴倜,张殿清;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罗娅娜;郑书云;;运用礼貌原则促进有效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林永希;;转换角色 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兼论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加书;;试论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对道德传播的影响[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秦国柱;;试论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向宏茂;邓传选;魏高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传松;清代江西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3 蔡中宏;论教育与社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萨茹;存款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帅;知识与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佳;论职业教育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铁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唐金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吴洁;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陈庆凤;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学校因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余静;中等职业学校中“后进生”的德育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亚鹏;“新生代”价值观——解读、思考与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杨怀增;高中语文科阅读课的教学思路与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文珊;论教育情感和教育理性在教育过程中的统一[D];山西大学;2010年
9 张莎;家庭中的自然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冲突与融合[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杨英;农村中学教师权威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智;;S.吉纳和M.S.阿切尔:《当代的欧洲: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7期
2 张则恒;周钦华;刘小根;;一个西移台风和一个转向台风的路径对比分析[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刘锡诚;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约瑟夫·戴第克;王树本;;单人花样滑冰(续)[J];冰雪运动;1981年06期
5 汪远平;;试谈教师的权威[J];人民教育;1981年09期
6 王树本;;冰上舞蹈(续) (十六) 阿根廷探戈舞[J];冰雪运动;1981年11期
7 贺泽忠;;试说《太阳》及其教学[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年11期
8 石芳勤;;湖北新军广大士兵如何转向革命[J];历史教学;1981年02期
9 王佩雄;从教师权威、儿童中心到课程结构——略论近、现代西方教学论发展的若干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10 傅正元;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良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孙慕义;;后医学文化语境的性神学[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述彭;布和敖斯尔;李胜强;;从太空看长城[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曾阅;;略论晋江婚礼中“老姆”的作业模式[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陈国强;;惠安西北街的寺庙与信仰[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6 蓝达居;;惠东长住娘家婚俗再考察[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7 陈育伦;;侨乡与侨乡民俗[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徐杰舜;;中国葫芦文化的人类学解读[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选文;;期刊封面视觉系统CI设计探讨[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10 陈德刚;邱云华;;浅议科技期刊编辑思想[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当代文化建设和影视媒介[N];安徽日报;2000年
2 李楠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3 郑守曾;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教材建设[N];光明日报;2000年
4 人民日报记者 鲁绍明、王丙飞;一些国家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杨侯第;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高永久;城市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兰州大学历史系 高永久;论城市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筱高;相互吸引的民族文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刘骞;民主教育在棠中[N];四川日报;2000年
10 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陈进国;事生事死:风水与福建社会文化变迁[D];厦门大学;2002年
3 赵丽红;广义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桑郁;云南通海蒙古族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潘秋荣;文化变迁与认同—赛夏族与基诺族的考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9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何群;环境与小民族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德凯;杜诗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范彩霞;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睿平;藏族服饰研究——在现代服饰理念下对藏族服饰文化的系统研究与借鉴[D];天津工业大学;2001年
4 蒋建国;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D];湖南大学;2001年
5 郑彩红;论澳门文学之大众传播现象[D];暨南大学;2001年
6 杨萍;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吉旭;辉煌与没落:俗文学长河与“十七年”文学[D];苏州大学;2001年
8 李宏光;虚拟空间的文化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姜巍;企业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或是资产、或负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朱国佳;人间胜境的文化变迁——兴坪镇渔村的人文资源与文化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21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2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