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一种协同学习实现方案

发布时间:2017-12-06 19:14

  本文关键词: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一种协同学习实现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学习 协同脚本 使能技术 分层循环模型


【摘要】:协同学认为一定的外部控制可以使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产生有序相变,协同学习理论认为多场协调的协同学习是学习系统的全新学习状态。基于上述二种理论,本文首先指出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是一种实现学习系统有序相变到协同学习状态的外部控制技术,其次提出了如何设计、使用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以使学习系统有序相变,之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具体样例以引领后续研究工作,以实现利用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达到知识建构与行为养成的双重目标。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信息知识时代下,仅就学习而言已发生了若干变化,学习者在教师教授下的学习或者其他渠道的自学,都有若干工具、资源可选择,这些工具(硬件的/软件的)与资源(人力的/物力的)的组合,形成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巨大知识场。很显然,今天的学习者无不处在这样的一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宗杰;吴秣陵;;任意阶奇幻方构造规律的研究[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赵宗杰;吴秣陵;;任意双偶阶幻方构造规律的研究[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高响亮;;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江陈宝;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多面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任其平;论发展高师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张静;;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实现教师幸福的重要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8 许世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衔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金祥林,肖明;从经验到科学——素质教育原则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郑旭东;阎国军;;周期符号级数的一种通项表式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保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计理论初探[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钱冬明;协同学习的实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锦标;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常果;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课外辅助教学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殷燕;论话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5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敏;职高单招班语文课前预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慧慧;信息技术课与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邵春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课堂[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冲平;祝智庭;顾小清;;协作脚本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2期

2 白凤翔;朱培平;李飞;;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07年02期

3 赵剑,靳玉乐;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刘兴红,张军翔;关于远程教学中的两种模式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年04期

5 江雨燕,陈庆章;基于Web环境的群体协同学习系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6 朱培平;张年年;;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群建设[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王晓琳,曾广周,孟丽荣;基于CSCW的协同式CAI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8年04期

8 师军,曹菡;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J];电脑学习;1999年04期

9 胡晓容;陈晓燕;;基于CSCL的远程教育模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琦;;协同学习平台构建的初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平;唐晓梅;费玮;;支持协同学习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A];OA’99办公自动化全国学术研讨暨展示会论文集[C];1999年

2 郑力;蒋晓健;梁宇澜;李志忠;唐敦兵;;合作制造:框架与体系结构[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万立;;制造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赖小斌;;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WBCL)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桦;王春枝;;基于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葛操;白学军;沈德立;;英语双写规则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苏春;;数控机床快速化设计的使能技术与途径[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仉福江;田也壮;;中美制造企业敏捷性改进的比较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艳红;孙超;;协同训练样本的动态元反射机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10 卞向娟;;PDM中的核心技术与发展趋势[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2.5G/3G环境下应用的模式与架构[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甘朝钦;新一代长途骨干DWDM系统的技术突破[N];人民邮电;2006年

3 本报记者 谢桂珍;先进制造与数据共享点题 发展装备制造业“使能技术”[N];机电商报;2007年

4 齐齐哈尔大学 赵忠山邋朱家亮;“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5 ;4个优美的“U”[N];网络世界;2003年

6 李国训;曙光4000A:“全球第十”如何炼成?[N];中国电子报;2004年

7 汪昌华 王守恒;实现课堂教学差异性平等的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白明云;州委六届八次全会分组讨论[N];凉山日报(汉);2008年

9 浙江省宁波市第九中学 钱文君;制作“美丽的校园”小电影[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10 熊光楞 范文慧 张和明;并行工程——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重要选择[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冲平;协同学习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钱冬明;协同学习的实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葛操;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蓓智;敏捷制造中的若干使能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5 季隽;协同学习平台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真星;基于本体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耿小庆;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潘铁军;虚拟企业过程集成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蕊;协同学习系统中教学代理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2 吴新刚;基于Ajax的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功平;基于RMI网上实时协同远程教育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司相凯;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沈钢;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尹小平;基于协同工具的课堂可视化知识管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诸立尚;数字化环境下的协同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锋;交互式协同学习环境的研究与系统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艳;基于多Agent系统的远程协同教研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9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59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