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再论后现代主义对于我国课程改革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7-12-06 22:24

  本文关键词:再论后现代主义对于我国课程改革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课程观 课程改革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十年后的今天,进一步探究这一论题仍有意义。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于我国今后的课程改革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我们也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必要的超越。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践的社会学研究”(BHA060034)的部分成果,主持人为吴永军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关于新课改的反思日渐兴盛,尤其是对新课改的主要理论基础——后现代课程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的质疑声日益高涨。质疑的理由主要在于: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后现代思想脱离中国实际。如果十年前的新课改当初,有这样的争论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十年后今天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泉生;一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J];东南学术;2004年05期

2 刘三木;汪再祥;;法学中的概念移植问题之研讨[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3 王振海;学术研究规范化探讨[J];东岳论丛;2001年01期

4 王永玲,张炳文,张连华;后现代主义思潮∶解读与评价[J];东岳论丛;2001年05期

5 侯猛;中国的后现代法学研究及其前景[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2期

6 蔡觉民;课程理论与20世纪实践中的音乐课程“范例”[J];中国音乐学;2004年03期

7 辛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影响及应用——以企业筹资课程内容设计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罗秋明,董翠芳;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转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兆t,

本文编号:126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6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