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教育”的逆转及其启示——评日本《学习指导要领》的最新修订
本文关键词:“宽松教育”的逆转及其启示——评日本《学习指导要领》的最新修订
【摘要】:日本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的最新修正案,恢复了曾被削减的内容,增加了课时,减少了"综合理解教育"时间,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扎实的学习能力培养。本次修订被看做是对日本十多年来倡导"宽松教育"的逆转,这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要正视并有力回应公众尤其是家长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期望;要尽早确立我国中小学生通用(稳定)且合理的评价体系;秉承和谐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批评观。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531.3
【正文快照】: 教育立国是日本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为此,日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课程改革频繁的国家之一。2008年2月1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的最新修正案,它是对2002年实施的《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版本的再修订。有人认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辉;日本实施新《学习指导要领》——基础教育改革艰难起步[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Z1期
2 张铁中;;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修改后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8期
3 ;日本将测试中小学生学力以修改新学习指导要领[J];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11期
4 彭寿清;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日强;;传统因素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国新,宋力;论传统师德的时代价值及其意义转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杜钢,张会兰;美国文化传统浅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5 许巍;陈少徐;张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比较——以我国广东省与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6 刘莉;潘仁;;试论当代中国文化的嬗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另一个价值维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7 褚宏启;历史上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渐进式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8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9 李剑;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10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嘉毅;梁永平;;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彭虹斌;;近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李英英;张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德国双元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崔延虎;;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教育人类学审视[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骆彤;;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何方[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7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明月;儒家文化视野下当代高校师生冲突现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7 姜莉;“概论”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慧涛;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伟;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娇;辽宁省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设置现状与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俭;;“宽松教育”垮掉新一代?——日本教育新生的反思及启示[J];价值工程;2010年30期
2 马婷;;日本中学生指导概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3 郭务强;日本教育面面观——访日本彦根市立东中学校[J];教学与管理;2000年01期
4 ;日本教育面临的几个难楲[J];外国教育研究;1974年03期
5 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6 市川昭午;冯兆明;;美国人眼里的日本教育——对威廉·K·卡明斯一文的补充[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2期
7 朱永新;;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前瞻[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8 ;国际化:日本教育面临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9 朱炜;经济大国的教育阴影——当今日本教育问题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10 亢燕;日本教育见闻[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华;张红梅;徐佳维;刘芳;邵淑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逆转A549/DDP细胞[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马怡晖;赵武干;张强;卢朝辉;陈杰;;通过“靶向泛素化降解K-Ras癌蛋白质”逆转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龙江;温玉明;佟猛;黄桂林;;红霉素逆转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煌;;论边缘效应与明清军事技术对抗格局的逆转[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于洪波;;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与日本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邵雍;;1903年张謇长崎之行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9 何生根;;吴汝纶与清末学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周洪宇;;日本学者陶行知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日教;宽松教育≠放松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Katalyster;日本教育别具一格[N];健康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陈丹;日本教育的独到之处[N];科技日报;2003年
4 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5 ;日本教育现窘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北京二中 郭怀海;日本教育改革点滴[N];北京日报;2001年
7 李 茂;日本教育放权 改革谨慎启动[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新华社;大学生不会“算算术” 日本“宽松教育”惹的祸?[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闵现兵;问题与现实:日本教育的硬度与弹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英斌邋编译;日本小学将走出“宽松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鹏;反义核酸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魏军民;RNA干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封丹华;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8 顾静文;白血病多药耐药性及其逆转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10 徐宏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软骨终板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琳;全民大学教育时代下的日本应试竞争[D];南京大学;2011年
2 何晓艳;日本教育实习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明新;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与教育基本理念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永庆;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保障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皮进;明治时期日本教育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盛世婷;媒体文化异质化逆转[D];吉林大学;2007年
7 顾桐语;中日大学英语教育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段静静;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扬州大学;2007年
9 孟庆艳;少子化社会日本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边家胜;日本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2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