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 桥梁学科 教育的技术知识 现实性 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 理论知识 教学实践 实践哲学 教育技术学领域
【摘要】: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断是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实践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揭示出教育技术学要真正确立起"桥梁学科"的地位,必须着力发展"教育的技术知识"。对这种技术知识的理解,需要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划分的视角把握其直接面向实践的现实性。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近两年国内教育技术学领域开始关注研究方法问题。这是学科“自我意识”的表现,也是教育技术学走向成熟,真正建立“学”的地位的必由之路。然而,“对于整个学科或者领域而言,我们应该基于理论知识的性质来讨论它的研究方法问题。”(杨开城,2008)或者说,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世;现实就是客观实在吗?[J];兰州学刊;1985年01期
2 徐晓东;鲁文娟;;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圆满闭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顾行德;现存、现实和现实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4 石新茂;;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27期
5 冯晓玲;应该怎样理解“现实性”范畴[J];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6 黎之焕;实践和理论的“品格”辨析[J];学术论坛;1988年02期
7 吕伟见;亚里士多德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述评[J];天府新论;1988年01期
8 ;教育技术学[J];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02期
9 关丽娜;把握可能性 步入现实性[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令习;;试论针刀医学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念;;高等院校开展性心理教育的现实性[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项久雨;;知识经济条件下西部教育面向信息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性[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于建星;;论普遍诚信何以可能——从亚当·斯密的诚信思想谈起[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6 高梅;;论人类意识的革命——谈虚拟与电脑网络[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邵大刚;;农用土地流转管理刍议[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丛中;;治疗关系: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客体关系[A];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主编的话[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10 ;后记[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慧;增强边政学研究的现实性[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文新;保持对前沿性 现实性的敏感[N];文艺报;2006年
3 朱东耀;“国际生意”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N];中国经营报;2004年
4 黄裕生;纯粹学术中的现实性[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王新环;法制的现实性缺憾[N];检察日报;2005年
6 高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品格[N];学习时报;2005年
7 张文辉 魏东来(作者单位: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性[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8 邹万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与现实性[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王夏哲;“三农”问题的现实性表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10 李家连;外地社会新闻本地化的有益探索[N];中华新闻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丽;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辛鸣;制度论——哲学视野中的制度与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冯务中;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陈涛;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竞争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2年
6 林晶;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马力;职业发展研究——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D];厦门大学;2004年
8 刘芳;逃税避税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阳;“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化进程——从可能性到现实性[D];内蒙古大学;2002年
2 范斐;唐代讽谕诗考论[D];山西大学;2006年
3 吴瑞敏;“F—命题”:对经济学假定问题的一个批判性考察[D];苏州大学;2005年
4 刘冰;周作人早期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初继伟;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耶奴发》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01年
7 成瑞;明治女性的爱与抑郁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吉玉萍;《型世言》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国栋;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民族的认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黎燕;特提助词在构句中的意义[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8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