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教育家思想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两位教育家思想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是两位著名的教育家,比较来自东西方的两种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真谛,建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尊严、人格、权利、感情和需求,并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教育家也为未来的教育家们追随其教育足迹,更好地继承和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们激励我们,要敢于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要把教育的思想扎根于深厚的哲学之中,并要深入学校第一线去开展实践和检验。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0-90
【正文快照】: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正如美国学者罗斯(R.J.Roth)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章结明;许庆亚;;论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及其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田继忠;支爱玲;;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夏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3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年04期
4 高凤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哲学观[J];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范蓓蕾;语文教师语言的外在美及其培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王春玲;;农村初中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王天一;;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兆t,
本文编号:1352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5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