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本文选题:移动情境 + 学习共同体 ; 参考:《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5期
【摘要】:3G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信息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移动设备、移动服务价格的不断下调,给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巩固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本文就是在这种信息环境下探讨大学生如何建构基于移动情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并使得移动学习共同体得以有效地促进其成员智识的建构和发展。
[Abstract]:Application of 3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new study field, and mobile devices, mobile service prices continue to drop,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vides effective channel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construct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 mobile context, and the mobile learning communit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mbers of the intellectual.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之一,项目名称:基于手机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的开发项目编号:2009106020401M08
【分类号】:G642.0;G43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淑侠;网络环境下新型师生关系探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继伟;;跨界危机初探[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年05期
2 陈秀荣;汤家骏;张晖;吴敏;;选修“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创造性个性调查与分析[J];前沿;2009年08期
3 张波;张德茗;;知识联盟中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5期
4 何明芮;李永建;;基于分布式认知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8期
5 刘晓年;;情境学习理论应用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石治国;;关于英语听力课的调查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胡林仙;虞志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刘玉洁;;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的职业情境创设[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李芬芳;;应用写作“情境”教学法的实践[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6期
10 潘岩;陆秀花;;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昌送;;突出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娜仁;汤汇道;刘志迎;;情境认知理论在产业经济学实验软件开发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慕海;面向动态情境的信息推荐方法及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小男;信息技术环境下再论数学启发式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同柏;有效教学课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兆海;创新推广共同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綦胜联;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分析与培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新华;;构建学习共同体 提高课堂师生沟通的有效性[J];传承;2009年18期
2 蔺艳娥;;主体间性视角下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1年05期
3 汪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关于师生关系重构的思考[J];才智;2011年11期
4 柳素芬;冯昭军;;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资源的构建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8期
5 钱旭升;;基于文化权力共享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建构——以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为例[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李慧;李兴保;;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在线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11期
7 李淑霞;杨晓英;;高校网络课程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0期
8 傅蕴;郭峰;;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研究生学习共同体建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2期
9 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06期
10 王海燕;网络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3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4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5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6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7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9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钟国祥;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7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红;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宏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海月;高校组织气氛与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梦琳;论高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9 营永霞;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程程;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3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5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