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利益关怀视野中的道德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8-04-20 18:39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 + 道德 ; 参考:《理论导刊》2010年08期


【摘要】:利益是道德得以发生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道德行为得以养成的基点,然而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道德和利益的关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这与当前道德教育改革的人性化趋势发展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应当实现道德和利益的整合,这是德育人性化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在德育实施中,应当注重更改原有的道德教育理念,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合理利益需求。
[Abstract]:Interest is not only a basic premise of moral occurrence, but also the basic point of moral behavior. However, in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interest is artificially separated. This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human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should be realized in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a concrete embodiment of human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nge of the original moral education idea, and the reasonable interest needs of the educatee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election of contents and method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冯建军;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当代道德教育的呼唤[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吴丽兵,陈贤忠;人的全面发展视界中的高校德育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陈选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赵艳霞;慕尼黑会议前后苏联对欧洲的“双重外交”[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谢娟;关于远程开放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贺自爱,贺国庆;论科技编辑思维多元化[J];编辑学报;1999年02期

8 龚德贵;激励理论与高水平排球运动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9 周双娥;高校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之我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郭志新;;关于构筑新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淑云;单极霸权——20世纪美国国策强度的三次提升[D];吉林大学;2004年

2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凤霞;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连福;小学道德课程校本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堪宇;生本课程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水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特点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张磊;文化学方法论与新文学流派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齐长安;软国力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马荣村;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扈中平,刘朝晖;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龙良;亚丽;;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与完善[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2 王贺;;论孔子德育思想的践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3 郭颖;;从知识人到幸福人——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检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4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周静;;家庭德育中的“榜样”效用及存在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夫伟;;道德教育:自由选择与价值引导的二重变奏[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徐冬青;;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8 王欣;;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的历史演进及其关系辨析[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9 梁红;;《三字经》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师;2011年24期

10 郭长征;;浅议优化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韩伟;常家树;;校园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谐需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树伟;道德教育别玩“花脸”[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曾晓桃 袁国基 杨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润10万青少年[N];湖南日报;2009年

3 周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李淑贞;浅说道德教育[N];平顶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柳艳芳 通讯员 赵士辉;如何造就心灵美好的未来一代[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宋晓梦;道德教育在探讨中努力前行[N];光明日报;2004年

9 河南省鹤壁市教委主任 隋步景;道德教育别忘了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记者 蒋增科;强化道德教育 推进均衡发展 为建设美好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N];咸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3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崔欣

本文编号:1778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78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