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念的逻辑学解析
[Abstract]:The debate in educational circle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still cannot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concep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previous debates have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logic tools. Although logic itself does not hav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must conform to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form revealed by logic. In order to grasp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correctly, we need to clarify with the aid of logical tools: the unique and non-unique attributes, essential attributes and non-essential attribute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and their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s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ne-sided education, etc.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e only need to reveal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complete express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 is a theoretical task and should not and cannot be borne by the concept.
【作者单位】: 台州市路桥区教育督导办公室;
【分类号】:G40-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李现平;;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璐;;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谢海均;文燕;田荣;;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和内涵外延疏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杨芳,张健,成乔明;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再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邓易难;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评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郭寅;优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6 蒋冰华;简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J];安阳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7 杨永明;;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黄允政;;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10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文宇;初中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8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兵锋;上海市浦东新区业余网球教练员素质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程之颖;新课程高中物理光学内容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吴哲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薛海珊;大学生学习素质的量表编制及现状测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荣艳;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秋怡;大学生社团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邹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辨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李现平;;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娜;;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艳芳;;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6期
3 王杰;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J];宿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4 胡耿丹;金志成;;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争议问题的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8期
5 刘金全;;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推进的根本突破口[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X6期
6 黄四元;彭书强;奚树良;;对素质教育与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杨兴林;;素质教育内涵的二重构成及实践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3期
8 吴茜;;谈素质教育内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张小村;田保状;张安涛;;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7期
10 方娣;;论素质教育中的大学英语教学[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铭;;普通逻辑的机遇与挑战——MBA联考逻辑辅导教学的作法与思考[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王林;;武术概念的逻辑学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何向东;;改革与建设逻辑课程 竭诚服务素质教育[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黄志强;;因明概念论[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葛宇宁;张四化;戚金霞;;试论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向东;袁正校;;关于论证的反思[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7 ;书讯[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8 ;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9 刘培育;周云之;董志铁;;编者前言[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10 关兴丽;;试论逻辑学对和谐社会中民主的支撑作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仲池;应试教育偏向及其解决对策[N];光明日报;2004年
2 国家计委新闻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N];检察日报;2000年
3 陈晓红;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和影响[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4 蒋周德;应试教育渗透幼儿园[N];自贡日报;2005年
5 晏扬;“择差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嘲讽[N];湘声报;2006年
6 宋亚光;诚信缺失“格”难破[N];四平日报;2008年
7 郭广礼;谁让教师远离了“书香气”?[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文富 通讯员 陈洁凤 黄良业;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N];湛江日报;2009年
9 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 胡维德;求政绩,走正道[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孙 蕾;大学生:英语学习如何走出应试教育怪圈[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克苏;大全若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5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7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8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王学芳;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及其模型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仁赐;教育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涂晓慧;影响城市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静;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刘晨;论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两难问题[D];青岛大学;2009年
7 邱友会;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萧;考前班:1999年迄今美术考前教育生态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9 谢罗庚;中学数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戴学淋;福建省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价值观的问卷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1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22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