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创造教育科学理论的三条道路
[Abstract]:In the view of modern system science, pedagogy's own scientific theory can be created along three paths. One is to generate scientific knowledge by mean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dialogue. Second, the meso level is based on the central problem domain and the system method is used as the means to integrat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ird, the macro level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the engineering method is the means to integrate the branch of discipline. The three paths explain three problems: first, the direct source of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is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theory derived from brain to theory or theory to theory lacks vitality; second,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central problem area of the subject. It is impossible to form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pedagogy by using other scientific theories simply by integrating other scientific theories with systematic methods. Third, the branches of pedagogy must form a joint force to solve some important educational engineering problems. So that pedagogy, like other sciences, can see benefits at the macro level.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资助课题“新科学观与教育科学的再认研究”(C-a/2008/01/003)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钟柏昌;李艺;;论系统科学对科学观念的改造[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2 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哲学意蕴[J];学术月刊;1995年09期
3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4 殷瑞钰;建立工程界和哲学界的联盟,共同推动工程哲学的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5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6 张秀华;;从工程的观点看——工程认识论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海;段慧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特征与过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2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刘坤;焦国明;;农业需水预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6 刘家福;梁雨华;马国斌;;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7 吕斌,谢安国;层次分析法在钢铁生产能耗分析中的应用[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郝小红,谢安国;炼铁生产入炉焦化等指标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赵光武;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陈静;;西部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优选[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楠;付耀文;朱玉鹏;黎湘;;基于最优传递矩阵的改进型AHP威胁等级评判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田玉敏;蔡晶菁;;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寇学智;张启义;方东;;基于改进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交通运输量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勇;张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军队干部综合能力评估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章德宾;胡斌;邵祖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生命周期模拟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又喜;;层次分析法在投标者资格预审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金伟新;肖田元;;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建模与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力伟;;音乐院校课程整合构想[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毕贵红;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系统演化与调控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守宝;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蔡军;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牛东晓;非确定性工程项目计划管理的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8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静岩;房地产投资分析及其混沌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任锦鸾;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敏;过程系统故障树的计算机辅助生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史大运;胶州湾适航资源分析及航道通航环境安全综合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吉玲;基于工作流在保险理赔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白少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方法改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苑佳谦;大跨度空间结构灾害预警评估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11年
8 崔方;康洁公司顾客资产价值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得军;新疆高中教师新课程认同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颜春艳;飞机区域安全性分析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宋健;中国科技事业的旗手——钱学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赵少奎;从工程技术走向科学论——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初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秀华;走向工程范式的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5期
5 张秀华;工程的生存论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4期
6 李醒民;皮尔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J];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7 李伯聪;社会形态的三阶段和工具发展的三阶段[J];哲学研究;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柏昌;;论现代系统科学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超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2 郭福平;试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中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S1期
3 白雅娟;;科学主义规训教育的困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王坤庆;试析教育学科分化的内部矛盾[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1期
5 朱家雄;;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郅庭瑾;论科学主义对教育研究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0年04期
7 吴琦,卢卯旺;系统科学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钟柏昌;李艺;;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教育学科学地位的考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广田先生等来我院讲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10 湛垦华,董泽娟;从系统科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创立(纲要)[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学锋;;编者的话[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钟永新;;系统科学在高教体制改革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谨识;;编后[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4 陈梅兰;;系统科学与循环经济范式[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主要著作[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6 ;前言[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侯湘;;中医穴位体系是经黑箱方法验证的系统科学[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桂起权;;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纪原;;应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推进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庚靖;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沈群 书评人;学科·思想·学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上海大学教授 史定华;系统科学的创新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清华大学 辛普里;科学决非衡量一切的标准[N];科技日报;2005年
5 姚诗煌 江世亮;复杂性、智能化与和谐社会[N];文汇报;2005年
6 宋正海;要振兴中医 首先要批判科学主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黄永明;一个人和一本书的科学主义光谱[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新时期如何建设教育学科?[N];光明日报;2011年
9 李万刚;当科学成为“主义”[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钱婷;教育2004:描绘中国教育成长年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立国;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及其哲学思考[D];南京大学;2010年
2 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6 彭国兴;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红;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1918-1949)[D];复旦大学;2006年
9 苏宏志;系统科学的建筑观与创作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常盛;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坚亮;生态主义对科学主义的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彪锋;科学主义的多态性及其本质[D];河南大学;2012年
3 宋U,
本文编号:2248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24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