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德性的缺失及其追寻

发布时间:2018-11-26 18:11
【摘要】:教育本身是需要德性的。在现实中可以发现不少"缺德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出"精神胜利法"指导下教育自身的道德危机。"斯德哥尔摩症"是形成缺德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它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被动、消极和软弱,导致了教育主体人格的丧失和创造力的枯竭。在"异质的平等观"的指导下实行差别对待,从而为教育自身提供一种"合法性"的依据,这是教育的道德性的内在要求。
[Abstract]:Education itself requires virtue. In reality, many "immoral education" can be found. This kind of education reflects the moral crisis of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piritual Victory Law". Stockholm syndrome i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the passivity, negativity and weakness of education, the loss of personality and the exhaustion of creativ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terogeneous view of equality", different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thus providing a basis of "legitimacy" for education itself, which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moral character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警察学院;
【基金】: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对教育中‘身份背离’现象的社会文化学考察”[课题编号:Y200908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万明钢;;从“差异”走向“承认”的多元文化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 谭舒;陶亚舒;郭虹;;新城市贫困——关于现实和未来社会的忧虑——以成都地区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调查为例[J];天府新论;2008年02期

4 陆有铨;;从学位论文看基础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学报;2008年04期

5 刘彦斌;;从穷人到富人要了解的15件事[J];校园心理;2008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纳;;从《4046修正案》说起——谈美国的语言政治[J];读书;2007年12期

2 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杨润勇,王颖;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调查和规律研究——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研究之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4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5 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05期

6 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359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59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