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信任关系的构建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
【分类号】:G4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蓓蕾;语文教师语言的外在美及其培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朱观明;从陶行知的师生观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沈立;中国佛教《华严经》的终生学习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7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韩宝爱,王富平;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潘涌;全球化时代高等学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程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人格倾向性及其与教学行为的关系[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勇成;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孟祥英;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丹;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沿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2 朱林;;“严、爱、宽、博、智”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萧逸;;创新教育需要科学的学生观[J];中学教育;2002年01期
4 鲁爽丽;;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1年07期
5 陶丽苹;;略论中小学师生关系有效沟通的途径[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6 李岩;;让师生关系“好”起来[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年11期
7 李立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8 李燕林;;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9 杨雄珍;;复杂性理论下的动态化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10 徐昕欣;;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怎样的[J];上海教育;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春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董艳;申继亮;;基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生指导行为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羊里镇朱家庄小学 王兆峰;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N];莱芜日报;2006年
2 周振堂;树立平等师生关系理念[N];吉林日报;2007年
3 李翠娥(作者单位:朔城区占义学校);如何融洽师生关系[N];朔州日报;2005年
4 新乡市十中 马玉芬;建立新型的“人文”师生关系[N];新乡日报;2005年
5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容霞;从两起教师受害案反思师生关系的冷漠[N];东方早报;2008年
6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7 刘凤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8 李定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晓飞;解析师生关系的是非纷扰[N];哈密报(汉);2009年
10 王定会;如何处理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3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4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