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我们认为,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是激发农村教师“自愿补充”、“主动退出”的积极性,使补充与退出由“他强制”变成“自乐意”的一种内驱力。它是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的核心部分,具有自组织性、内在精神性和外在激励性等特点。 当前,在人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呼唤和追求中,农村教师的生活状态倍受瞩目。据调查,针对一些农村教师困惑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能“幸福的教”、许多准教师因学校“入口不畅”无法补入而陷入不幸的生活状态等现象,诸多农村学校纷纷建立了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在清退一大批不合格教师的同时,也补充了一定数量的新教师,但由于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不健全,清退教师的方式过于简单,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对新教师缺乏必要的尊重与关怀,致使他们心理失衡,渐渐丧失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静态的、无视人存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观念仍在消解着我们对可能生活的尊重;第二,农村教师处于“被管理与使用的境地”,得不到关怀;第三,农村教育投入体制不合理,忽视了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为提高教育质量,保证结果公平,最终实现人们的幸福,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通过按自由意志行动、发挥“典型教师”的榜样作用和把妥善解决不合格教师与建立长效的农村教师补充内在动力机制结合起来等措施,激发教师“主动退出”和“自愿补充”的内驱力,最终使补充与退出由“他强制”变为“自乐意”。
【关键词】:农村教师 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 可能生活 内驱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8
- (一) 问题的提出7-10
- (二) 文献综述10-15
- (三)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15-18
- 一、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内涵18-20
- (一)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含义18-19
- (二)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特点19-20
- 二、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现状分析20-39
- (一)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取得的成就20-25
- (二)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25-35
- (三)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不健全的原因35-39
- 三、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内在动力机制的措施39-48
- (一) 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内在动力机制的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39-40
- (二) 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目的: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结果公平40-41
- (三) 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由"他强制"变为"自乐意"41-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琦;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的“高兴事”——谈当前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J];基础教育;2005年Z1期
2 朱玲;朱成科;;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困境及其出路[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3 张金保;;教师的“火尖枪”与“乾坤圈”[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4 张静;;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深度学习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5 张纯;张春娥;;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6 王国强;;安居工程让农村教师“安居乐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侧记[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7 王淑霞;;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07期
8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的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村教师的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传学;李皓瑜;;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胡佳;汤龙;;浅谈“班班通”工程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宁夏卷)[C];2010年
3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陈小建;李长庚;;农村教师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其自我调适[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温潇娜;;农村教师如何提高素质的几点看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6 林为挺;;关于农村教师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杨明光;;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8 杨明光;;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杨志红;王颖;亢铁梅;;以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浅谈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10 王颖;杨志红;程玉芳;;浅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圣祥;给农村教师特别关切[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黄行福;农村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纪秀君;农村教师缘何不买集中培训的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吴晶;农村教师近千万,学历待遇均偏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记者 高淑华 曹霁阳;冰城教育“二人转”下乡支教进城培训[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高淑华 曹霁阳;哈尔滨:城市教师下乡支教 农村教师进城培训[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袁新文;农村教师何时令人羡慕[N];人民日报;2008年
8 蒋厚泉;吉首市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公转房建设进程[N];团结报;2008年
9 张权;贵州教育学院培训农村教师2万余人次[N];贵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岳德亮;浙江农村教师享受“特殊津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才华;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黑龙江省城市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辉;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傅能荣;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允波;农村教师供给政策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王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金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政春;江西省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赵博涛;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雪荧;美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荣晓;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社会福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燕萍;无奈的守望[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1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