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合理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2:0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合理化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社会各个领域对网络成瘾都有相关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他们的生活、学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中的实际体验某种程度上也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选题从个体自身的角度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通过了解他们对自己上网的合理解释,探索他们网络成瘾的“另类”原因,进而为引导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合理使用网络、逐渐弱化或者戒除网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文采用的是质的分析方法,即首先根据研究需要对1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深度访谈,其次逐步整理所有访谈内容,最后采用类属分析法对整理好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台湾学者周倩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即“由于重复地对网络的使用所导致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合理化机制有习惯机制、便捷机制、补偿机制、发泄机制、快乐机制和自由表达机制。习惯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体验中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和精神上的愉悦后,把网络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行为和精神之间形成了不可割裂的链条。便捷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上可以高速便捷地获得各种信息的体验,而使他们依赖网络方便快捷地了解外部世界,获得需要的相关信息。补偿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通过某些网络行为实现了重塑自我,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弥补了现实生活中遗憾的体验,促使他们进一步“生存”在网上以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发泄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感到通过上网可以发泄压力带来的烦恼、困惑、痛苦等不良情绪,从而上网成为他们发泄不良情绪不能摆脱的途径。快乐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感受到了快乐、生活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从而上网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快感。自由表达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中感到言论表达更自由,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从而网络成为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实际上,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自我合理化解释带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且这种自我合理化解释也反映了他们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上网自我合理化解释所具有的不合理性,要适度上网,走出网络,回归现实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合理化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论7-9
  • 一、问题的提出7-8
  • 二、研究的意义8-9
  • (一) 现实意义8
  • (二) 理论意义8-9
  • 第一章 文献回顾9-19
  • 一、国外研究现状9-14
  • (一) 概念的界定9-10
  • (二) 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10-11
  • (三)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11-12
  • (四) 国外网络成瘾研究的角度12-14
  • (五) 合理化的相关理论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9
  • (一) 概念的界定15
  • (二)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15-16
  • (三) 教育学视角的网瘾防治研究16-17
  • (四) 网络成瘾研究的角度17-19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9-24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9-20
  • (一) 成瘾的定义19
  • (二) 网络成瘾的定义19
  • (三) 合理化的定义19
  • (四) 自我合理化的定义19-20
  • (五) 合理化机制的定义20
  • 二、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20
  • 三、相关理论及启示20-22
  • (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启示20-21
  • (二)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的启示21
  •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启示21
  • (四)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的启示21-22
  • 四、研究方法22-24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22
  • (二) 访谈实施的过程22-24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4-32
  • 一、习惯机制24-25
  • 二、便捷机制25-26
  • 三、补偿机制26-28
  • 四、自由表达机制28-29
  • 五、发泄机制29-30
  • 六、快乐机制30-32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32-35
  • 一、研究结论32-33
  • (一) 自我合理化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2
  • (二) 自我合理化解释也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32-33
  • (三) 自我合理化解释折射出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问题33
  • 二、建议33-34
  • 三、研究的局限性34-35
  • 参考文献35-38
  • 附录38-42
  • 致谢42-4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义涛;劳教未成年人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瘾、心理健康相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合理化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08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