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高等院校中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招生数量和规模上飞速增长。这种快速增长的局面,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社会影响力,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专业特色不鲜明、毕业生的任职能力不强。从高等教育的层面来讲,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它承载着人才培养的使命。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则显得非常必要。 本研究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论文首先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社会背景,其次对影响课程设置的知识、能力及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得出本科阶段的知识构成包括核心知识: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和“做什么”的知识;周边知识:“为什么”的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怎么做”的关于整个做的过程的知识;能力构成包括: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力,媒体资源的开发、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力,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明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对理论课不重视,选修课不能满足需求。最后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出一份专业课程。并对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凸现主干课程,重视理论课程的建设,加强实践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课程设置 知识构成 能力构成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0-057;G64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论8-12
-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背景8
- 二、研究内容8-10
- 三、研究意义10
- 四、研究方法10-12
-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背景12-16
- 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12-13
- 二、社会发展需要专业人才13-14
- 三、专业自身的发展14-16
-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知识构成16-22
- 一、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6-19
- 二、几种观点的异同19-20
- 三、专业的知识构成20-22
-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的能力构成22-29
- 一、典型的能力观点22-24
- 二、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4-26
- 三、本科生的能力构成26-29
- 第四章 学生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态度和需求调查29-43
- 一、调查目的29
- 二、调查方法29-30
- 三、调查结果分析30-41
- 四、调查中反映的问题41-43
- 第五章 构建合理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43-54
-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培养目标43-44
- 二、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44-49
- 三、课程设置需考虑的因素49-50
- 四、课程设置中体现的原则50-51
- 五、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51-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一58-61
- 附录二61-62
-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2-63
- 后记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娜顺其其格;;教育技术之浅见[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2 ;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将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永海;;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11月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4 ;2011年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5 陈小民;;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6 陈雪玲;苗新萍;;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7 甘伟梁;;我的教育技术观[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8 陶善菊;刘清堂;王凡;黄焕;郭海燕;王胜明;;基于知识元的教育技术学科资源库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9 ;观点链接[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10 孙方晓;;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东;刘旭;刘向东;王晓萍;刘玉玲;;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业人才职业需求匹配度的研究[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许丽;谢远军;褚海林;范炳华;陈华德;;推拿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讨思路[A];2005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丹;于金刚;;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英语创新人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邵玉槐;;新形势下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梁玉涛;徐国庆;董雷;张环悦;李彩芳;王书芬;;中等卫生学校病案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杨晓辉;;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金辉;专业课程设置三大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张一峰;中日两国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记者 张小燕 徐和平;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更多帮助[N];湖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雅静 实习生 李静;专业?就业?选择着 困惑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6 记者 刘观霞 李功祥;北京计算机专修学院潜心打造IT业高技能人才[N];消费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兴国;让楼盘灵动起来的职业[N];中山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徐琦;环保毕业生就业路漫漫[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任翠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亟待加强[N];财会信报;2006年
10 曲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邱会东;创新: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3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4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琳;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7 杨伟伟;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张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玉新;宁夏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5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