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
本文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这种"绿色思想"为指导,创建一种自由、本真的绿色课堂,促使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地发展,实现课程教学中的教育公正。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系;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 师生关系 教育公正 和谐
【分类号】:G455
【正文快照】: 一、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位俊美的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脉脉地迷恋“她”,精诚所至,少女真的活起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了这样的事,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明;试论外语课堂评估手段的现状及可选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陈群;;透视人文关怀在幼儿园班级规则中的缺失[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梁秀清;陈宏友;;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能力标准建设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任向东;;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赵海鹏;尚艳秋;;隐性课程的潜教育价值分析——以生物学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8 郑文;;词汇石化现象与词汇习得的心理认知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何更生;迁移机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陈德安;申国昌;;荀子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欣;;中学英语教学的三大认识误区及诊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曹巧珍;宋阳;田霖;夏寅贲;;无线通讯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叶晓玲;邱晓丹;;论精细加工理论和成分显示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李懋;万伟平;肖平;;推进高、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策略设计[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闫伟;;制造“冲突”与转变错误概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胜平;;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讲授法的有意义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苑廷刚;运动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系统在田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和创新[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爽;元认知干预技术加入生理训练对惊恐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鞠杰;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情境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喜杰;关于小学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凤秋;多媒体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骏骑;对“教学相长”的再认识[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商海深;;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罗森塔尔效应”[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01期
3 李荣生;;“罗森塔尔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0年08期
4 孙惠芳;;都是最优秀的——我看“罗森塔尔效应”[J];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2002年06期
5 王悦甫;;“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6年05期
6 李汉生;浅谈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刘锐明;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期望——从罗森塔尔效应谈起[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8 刘小秧;“罗森塔尔效应”与美术教学过程[J];安徽教育;2002年11期
9 高伟;;我用“罗森塔尔效应”纠正儿子的顽皮习惯[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2年06期
10 杨震;朱伟杰;汪继峰;;“罗森塔尔效应”与激励教育法[J];中华家教;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3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4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5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6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7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9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子杰;质量、公正与制度保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金龙;教育公正新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9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