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社会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为学界的热点。国内学者运用该理论去解读农民工及子女的城市融合过程,将这一过程视为一个包括心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融合的长期过程。基于此理解,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主体应通过身份、心理、文化等多维度融合活动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合度,保证未来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处。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部;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社会融合 城市融合
【基金】:温州市科技项目“温州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R20090066)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农民潮”中的青年农民工结婚生子,与此同时,家庭式迁移成为近年来农民工流动的新方式,由此也衍生出了农民工子女这一新兴群体。在政府政策引导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红婷;;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的人类学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申振东;乔姗姗;方苏;朱汶龙;;进城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5 张蕾;王桂新;;第二代外来人口教育及社会融合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J];西北人口;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师号;;基于角色转换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刘长运;茆长荣;;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调查——以丹霞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3 毛瑞芹;;城乡文化冲突视域中的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邬丽群;何景洋;高明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云亮;;“挥泪斩马谡”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杨甜甜;;暖春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邱枫;;人类学视野下的比较文学——以《Sons and Lovers》、《孔雀东南飞》和《金锁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金良祥;;中美中东政策分歧的认知差异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5期
9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纪韶;;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视角——对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的跟踪访谈数据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芳;;对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杨红霞;;为低收入群体服务:发展中国家私立教育一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宏观背景研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6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2 李红婷;;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人类学阐释——对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滕星;西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宋蓓;;农民工子女社区保护与城市融入的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5 陈金生,贾后明;试论城乡文化差异和统筹的重要意义[J];市场论坛;2004年05期
6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7 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9期
8 吕青;新市民的社会融入与城市的和谐发展[J];江南论坛;2005年05期
9 张国胜;;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融入机制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梁晓燕,章竞思;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新;罗恩立;;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黄兆信;潘旦;万荣根;;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概念、内涵及实施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8期
3 李景治;熊光清;;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贺青;;用爱托起农民工子女的未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5年11期
5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解读[J];农家顾问;2006年06期
6 方立新;;让孩子们“双输”的“探索”[J];教育;2006年11期
7 刘少冲;张青松;陈丽;;四川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省情;2007年06期
8 杨宜勇;邢伟;;农民工流动就业趋势探析[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7期
9 鞠维强;;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之破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1期
10 李明;;困难农民工子女可申请助学金[J];农村科学实验;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莉;;努力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柠;;论广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淑琼;;试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郭雁;;关爱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侯晓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预防农民工犯罪对策探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翟林;;武汉市农民工子女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邹农俭;;制度建设:应对农民工问题——昆山市接纳农民工的调查与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海燕;让24万农民工子女上学无忧[N];北京日报;2004年
2 冯琳;取消借读费农民工子女缘何难露笑容[N];中国工商报;2004年
3 肖玉保 吴铎思;农民工子女暑期安全亟待关注[N];工人日报;2004年
4 刘巍;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尹晓华 实习生 宋姣;农民工子女上学咋那么难[N];四川日报;2004年
6 刘万永;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彭世松;“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负重前行[N];湘声报;2005年
8 记者 田玲翠;农民工子女就读不收杂费借读费[N];文汇报;2006年
9 记者 张茁;金秋助学[N];吉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璜 市行评代表 吴振发;今年清退教育乱收费40万元[N];厦门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钱晓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管义伟;供给、认同与社会融合: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变迁及其后果[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光;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福利经济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群体现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方辉东;在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适应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就学情况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磊;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欣;上海初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卢红辉;长沙市农民工子女城市就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莉;农民工子女英语后进生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振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9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