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钱学森之问”拷问中国教育现状

发布时间:2017-07-03 10:01

  本文关键词:“钱学森之问”拷问中国教育现状


  更多相关文章: 钱学森 杰出人才 创新型 中国教育 鼓励创新 人才培养观 学生 科学教育 创新精神 教育现状


【摘要】:正一代科学巨星钱学森的陨落,除了留给国人无尽的缅怀之外,也引发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诘问,成为钱学森留给中国教育界一个待解难题。近日,由安徽11名教授联名发出的一封公开信,更是呼吁早日求得"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关键词】钱学森 杰出人才 创新型 中国教育 鼓励创新 人才培养观 学生 科学教育 创新精神 教育现状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代科学巨星钱学森的陨落,除了留给国人无尽的缅怀之外,也引发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诘问,成为钱学森留给中国教育界一个待解难题。近日,由安徽11名教授联名发出的一封公开信,更是呼吁早日求得“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其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于泽;;“钱学森之问”解在何方?[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0年02期

2 ;“钱学森之问”并非无解[J];理论视野;2009年11期

3 薛涌;;让美国的小学生回答“钱学森之问”[J];教师博览;2010年03期

4 晓文;;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J];时事报告;2010年01期

5 沈正赋;;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致教育部长并全国教育界的公开信[J];理论参考;2010年05期

6 张小卡;;教师当常思“钱学森之问”[J];青年教师;2010年03期

7 李恒;;钱学森之问与课堂教学质量[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数字[J];中学生天地(B版);2010年01期

9 薛业忠;;面对“钱学森之问”的呼唤[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0年Z1期

10 何宗焕;;直面“钱学森之问”: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出版说明[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谈庆明;;钱学森与力学[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钱学森同志关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重要论述[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朱长超;丁海音;;论钱学森的思维科学思想[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谢础;;热心航空科普的大科学家[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恕;;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7 富兰克E.马勃;陈允明;郑哲敏;;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他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影响[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钱学森同志领导航天科技创新之路[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钱学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任继周;;钱学森先生为草业科学开辟了一条新路[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荃 实习生 史博臻;三问“钱学森之问”[N];文汇报;2010年

2 孙凤忠;钱学森的“殷切期望”[N];光明日报;2005年

3 记者 彭致;中国宇航社推出钱学森《星际航行概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鸣琦;西安交大确定12月11日为钱学森日[N];陕西日报;2009年

5 上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特聘委员、本报高级记者 姚诗煌;学习发扬钱学森的科学思想[N];文汇报;2009年

6 ;钱学森与建筑科学大事记[N];中华建筑报;2009年

7 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高健;弥足珍贵的钱学森精神[N];辽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倪迅;“‘钱学森之问’要大家来解答”[N];光明日报;2009年

9 文玉;钱学森与中国农业[N];农民日报;2009年

10 涂元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高级工程师;“人民科学家”钱学森[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章红宝;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曾洪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体宜”[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马欣川;中国企业家素质测评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培富;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D];山西大学;2006年

6 叶立国;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及其哲学思考[D];南京大学;2010年

7 邓海骏;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探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侯二秀;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娟;《钱学森书信》的哲学价值[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穆淼;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方超;钱学森综合集成思想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穆淼;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凯;钱学森的荣誉观[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波;钱学森的创新观[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积亲;钱学森工程管理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8 刘建国;钱学森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吴莹;钱学森社会工程思想新探索[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丫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建立与初期研究工作(1956-1966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钱学森之问”拷问中国教育现状


  更多相关文章: 钱学森 杰出人才 创新型 中国教育 鼓励创新 人才培养观 学生 科学教育 创新精神 教育现状




本文编号:513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13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