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思考,在地行动——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
本文关键词:全球思考,在地行动——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全球文化既有趋同、一体的一面,也有差异、多元的一面,是"全球性与在地性的对立统一"。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一方面要进行跨文化的国际教育,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牢固民族文化的根基。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全球化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分类号】:G40-055
【正文快照】: 对于21世纪的人类社会而言,最大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之一则是全球化。无论从何时算起,全球化已经从最初的一种可能、一种趋势,发展到今天完全变成了一种无法回避、难以摆脱的客观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对当代社会包括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前辉;;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转型与构建刍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2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3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朱菊香;方维保;;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8 方锡球;文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的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陈雪飞;;离婚案件审理中法官话语的性别偏向[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英健;;“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2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4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张秋瑰;;博客力量与中国现状——从中美博客热点差异看中国博客的现实发展[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陈卫星;;现代性漂浮——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分析[A];2004第二届亚洲传媒论坛——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8 邢怀滨;苏竣;;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困境及政策含义[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10 刘燕;;“印象”的危机——谈“印象系列”山水实景剧视觉机制对传统审美的消解[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515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1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