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位的象征:开学典礼的社会逻辑
本文关键词:权位的象征:开学典礼的社会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开学典礼 社会逻辑 权位的象征 仪式 教育社会学
【摘要】:学校的开学典礼蕴涵一种"交叉的二分对立"结构,这种结构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并充满了区隔的意味。它是社会逻辑在学校中的延伸,或者说是学校在预演着社会的逻辑;它鲜明地标示了尊卑、高低、长幼、主次、大小等权位意识及其实践规范。在"开宗明义"的开学典礼上,这种社会逻辑的强力诉说与实践操演,先入为主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了一剂"官本位"意识的无痛注射,并在以后历次诸如此类的典礼上不断接种、反复强化,终至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开学典礼 社会逻辑 权位的象征 仪式 教育社会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社会转型与政治教育变革的社会学研究”(CAA08021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研究”(D2008/01/09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开学典礼是每个学校每个学期开学伊始都要举行的活动。顾名思义,“开学”即一学期教学的开始。问题是“开始学习什么?”语、数、外、理、化、生等各门课程自是要学习的,但不是这里要分析的重点,这里要考察的是开学典礼的“社会蕴涵”。这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又是一个不言自明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张仲民;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马敏;;政治象征:作为意义和价值阐释的功能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陈立胜;身体:作为一种思维的范式[J];东方论坛;2002年02期
5 彭恒礼;民间节日中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蔡春;易凌云;;审视教育中的“身体”——兼论教育中的“身体惩罚”[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刘中一;社会记忆中的性别偏好[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5期
8 袁瑾;;历史轮回里的现代空间与新兴的城市文化写作——从《广州地理》初探公众媒体的城市想象[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彭兆荣;瑶汉盘瓠神话—仪式叙事中的“历史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纳日碧力戈;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3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李峰;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D];上海大学;2004年
8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D];上海大学;2005年
9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彦;现代公共关系视野下的企业商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黄厚石;会展与城市[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7 孙海燕;设计发展战略层面的资源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李旭琴;革命·知识分子·女性——重读《青春之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党为;纸片上的帝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红色延安 特色办学[J];师道;2011年06期
2 雅莉;;在新学校做个可爱新鲜人[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09期
3 李翔;;模铸革命先进——论黄埔军校思想教育方式(1924-1925)[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三) 入学时的伙伴关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5 赵德明;也谈“以学生为本”[J];基础教育;2004年08期
6 刘旭艳;;学校仪式的社会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5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慧杰;;聚焦那些“耀眼”的三等星[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军 通讯员 丁国平;各校开学典礼五彩缤纷[N];文汇报;2003年
2 杨晨光;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李振村;探寻“学生第一”背后的秘密[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王端鹏;3所新校昨正式亮相[N];济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靳晓燕 王庆环 本报通讯员 邓晖 钟林 范君;幸福地上学去[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昊 刘冕;新学期校园真有不少新鲜事儿[N];北京日报;2006年
7 记者 张平阳;高新区第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落成开学[N];西安日报;2006年
8 亚平 董康 沈祖芸 宋全政 温涛;春风漾神州 书声满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王尚锋;今秋全市近二千九百名贫困子女受惠“雨露计划”[N];商洛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郭晓静 实习生 万琪;新学期校园出台各种新规[N];重庆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54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4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