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
本文关键词: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
更多相关文章: 学业评价 促进学习 评价范式 评价文化 评价素养
【摘要】:教育评价的实践正在产生巨大的变革:"促进学习的评价"成为主流;平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正在形成;诸多新型的评价方式得到广泛运用;新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兴起。这些变革与学校教育使命从选拔转向"促进学习"密切相关,意味着促进学习成为新的学业评价范式的核心。迎接新的评价范式,需要新的评价策略:评价须有清晰的目标;评价须在课堂层面持续实施;评价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评价需依赖于教师高度的评价素养。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学业评价 促进学习 评价范式 评价文化 评价素养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促进学习的评价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8.1
【正文快照】: 半个世纪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领域也许没有出现诸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B.)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之类的重大成果,但教育评价的实践领域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源于知识观和学习观的变化,也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目标的变化有关。从评价实践的变革中,人们似乎可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上海2009年PISA测评结果的冷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年02期
2 ;稿约[J];考试研究;2011年04期
3 ;稿约[J];考试研究;2011年05期
4 余俊文;;浮躁的教育需回归几个理念[J];教学与管理;2011年2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鑫;;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鉴别与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端锦;;浅谈小学生嫉妒心里的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曹端锦;;浅谈小学生嫉妒心里的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东;为学习的评价——英国评价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马宏萍邋实习生 马凌超;市教育局向教师发放“最大福利”[N];吴忠日报;2008年
3 李建平;从“大纲”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陈新 实习生 张婷婷 张妮;学校违反规定 从严从快查处[N];西安日报;2006年
5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金美福;学习的道德和道德地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广东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继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吴琼;给学习“体检” 开个性“药方”[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王若仁;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赵正元;北京将初步建成学习型城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晓晖;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D];云南大学;2011年
2 陆春燕;高职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阮铭健;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发展性网络评价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雷;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式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任雪文;校本课程“生命审美教育”的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中正;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汪亚利;英国第六学级的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任娟;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闫露;加拿大双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48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4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