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基于境脉感知的泛在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17-08-02 17:16

  本文关键词:基于境脉感知的泛在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泛在学习 境脉感知 环境模型


【摘要】:为满足学习者实现无缝学习的需求,本文在比较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为具有境脉感知功能的泛在学习是满足学习者无处不在的个性化与适应性学习需求的最佳学习方式,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和沉浸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泛在学习环境模型,提出了构成泛在学习环境的三要素,即泛在的学习资源、泛在的学习服务和泛在的支撑技术,并对各要素的具体组成部分如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伙伴、学习交互、学习支持服务、境脉感知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泛在学习环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真正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合适的信息,从而保证学习者实现真正无缝的个性化学习。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泛在学习 境脉感知 环境模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泛在学习视野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8JC880007)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泛在学习背景下构建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08Bjyx47)资助
【分类号】:TP399-C1;G434
【正文快照】: 移动学习增加了学习的便利性,允许学习者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但是,学习者更希望无论是在移动状态还是非移动状态,他的学习过程都不会因为学习方式的变换和终端的切换而中断,希望获得最佳的而不含冗余的信息,希望从学习环境中获得个性化和适应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泛在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侃;;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2 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3 张挺;欧阳元新;陈真勇;熊璋;;基于上下文感知和RFID的智能交互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年15期

4 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孙克勇;孟旭东;;上下文感知业务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付道明;徐福荫;;Ubiquitous CSCL的概念模型与关键技术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1期

7 张洁;王以宁;张晶;;普适计算支持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苗杰;胡铮;田辉;;泛在网络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玲玲;史云飞;;普适地图制图综述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3 李亮;邱崇光;胡丽萍;;“学习内存”:一个不恰当的比喻[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4 李彦忠;孙少坤;肖新华;赵大有;;泛在学习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的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9期

5 李文昊;祝智庭;;学习资源应用情境的建模:实用学的技术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 詹青龙;;活动理论视域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马颖峰;隋志华;;基于Flow理论的教育游戏沉浸性设计策略研究——教育游戏活动难度动态调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8 蔡韶华;袁松鹤;邹应贵;;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9 庞美玉;安利斌;余雪丽;冯秀芳;;基于TAP的上下文知晓系统体系结构[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6年04期

10 肖增良;乐晓波;陶智洋;;手持式IC卡读写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超;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丁春;交互和波动情景的有限上下文预测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3 华庆一;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分析、建模与设计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谢彩香;LBS移动终端导航电子地图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5 谭浩;基于案例的产品造型设计情境知识模型构建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6年

6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蕊;上下文感知计算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彭晋;NGN开放业务体系安全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2 余胜泉;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2期

3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赵建华,李克东;CSCL的原理与基本结构(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任桥;熊璋;张舒;张挺;;基于硬件协议栈的网络化射频标签识别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年02期

7 小泉英明;贾志勇;孙诚;田辉;;脑科学与教育——尖端研究与未来展望[J];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赵建华;David McConnell;;网络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3期

9 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3期

10 黎加厚;;商品、全球化与创感时代[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慧;;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师能力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程航;;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特征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3 付春燕;;浅谈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张春波;;试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不足[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5 白成杰;曹娟;;e-Learning环境中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测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林雄;;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E-learning教学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7 陈亮;;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顾瑾;;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9 牟琴;谭良;吴长城;;基于计算思维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10 孙倩;李崎颖;;建构主义观下交互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喜童;;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6 谭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及其案例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季海波;曹尚兵;;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张玉文;许东来;苏丽颖;余跃庆;;基于四腿机器人足球比赛环境模型的多智能体协调控制[A];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论文集[C];2005年

9 解迎刚;王志良;;学习者情绪空间定义及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傅文录;;火神派学习三点体会[A];2009上海·第三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3 马翠莲;我是个学习者[N];上海金融报;2004年

4 记者 王擎;学习者是真正的赢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5 ;学习者生存 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尹红杰;中国由学习者向研发者跨越[N];河南日报;2006年

7 ;跨越新高度 开启新的教育30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佚名;公司设计训练课程应该确实掌握的十四条定律[N];发展导报;2003年

9 宋江鹏;从“学习者”到“文学者”[N];长治日报;2010年

10 郑大奇;自我管理式学习[N];计算机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建平;复杂环境模型参数识别的软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滢滢;二语习得中的形式与意义关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孙国兵;战场环境建模与环境数据评估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宋秀平;突显、输出和注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健;基于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协同学习任务生成模型[D];燕山大学;2010年

3 杜蓝;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居洋;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颖;试议学习者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6 徐晶晶;基于Podcasting的数字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旭;汉语学习平台中基于BIRCH聚类的用户个人信息分组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曾曦;匈牙利汉语学习者现状分析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俐;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陈林;汉语国际推广网络平台策划[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0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10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