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本文关键词: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更多相关文章: 男孩危机 因性施教 双性化教育 教育公平 性别平等
【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男孩危机 因性施教 双性化教育 教育公平 性别平等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的“‘男孩危机’:一个巫须关注的教育现象”(嗒光明日报》2(X)8年12月9日)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各地报刊和网站为此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拯救男孩》(孙云晓等,2010)的畅销书在热卖。一时间,“‘男孩危机’正向大学蔓延”、“中国男孩大衰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王伟;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李少梅;幼儿教师性别特质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6 韩爱晶;;双性化教育——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玉梅;;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华桦;;论性别角色中性化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9 翟秀军;;大学生性别特质类型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0期
10 王红瑞;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明;社会发展影响中学生双性化性度取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冬莲;潜在课程性别倾向对女生性别自信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要翔;枣庄市专业技术人才的性别、性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冰霞;上海大学生的性别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梅晓菁;高中生性别角色双性化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夏小燕;中学生家庭因素对其性别角色影响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文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爱晶;中学生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魏国英,陈雪飞;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6 马莹;性度特征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袁立新,卢声达;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8 刘欣,徐光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9 李少梅;幼儿教师性别特质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10 韩仁生,孙丽丽;关于儿童教育中理想性别角色问题的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莉;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明;社会发展影响中学生双性化性度取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文叶;李晶;;应试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势地位的表现与对策[J];学周刊;2011年24期
2 张丽莉;;论性别差异及其教育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薇;因性施教,需要“男女分班”吗?[N];解放日报;2010年
2 马兰 邋;因性施教,女校教育利多弊多?[N];工人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郑莉;破解男孩“成长危机”[N];工人日报;2010年
4 见习记者 张超;关爱未来,,需要“拯救男孩”[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拯救男孩”,有何高招[N];文汇报;2009年
6 ;乖乖女如何变成身心健康的阳光女[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张巍;众说纷纭话女校[N];北京日报;2000年
8 李颖;专家称只有5%学生适合学奥数[N];中国改革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只有5%学生适合学奥数[N];广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蓝恩发 见习记者 朱思奇;孙云晓:“拯救男孩”从哪儿做起?[N];沈阳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承芬;基于因性施教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悦红;学校伴随式性教育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1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146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