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比较中自我评价的补偿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比较中自我评价的补偿效应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在社会比较发生时是否存在自我评价的补偿。方法在阅读不同阅读材料(实验一为向上远远、向上稍稍、向下稍稍、向下远远;实验二为向上竞争、向上合作、向下合作、向下竞争)后,用自我评价词汇等级量表对80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性格自我评价测试。结果在性格自我评价上,向上比较的得分高于向下比较,向上比较远远得分高于向上比较稍稍,向上竞争得分高于向上合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学习能力自我评价上,上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在比较领域的自我评价无差异,而在非相关领域中的评价有差异。在非相关领域中,当与成就高的人比较时,大学生会提高自我评价而补偿,且相差越大,补偿越大;且成就高者为竞争者的补偿大于成就高者为合作者的补偿。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比较 竞争 合作 补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测评体系与发展状况研究”(08XKS012),项目负责人:余林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Festinger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有评价自我观点和能力的内在驱力,社会比较是个体了解、评价自我的重要理论。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即使在人们宣称没有进行社会比较的情况下也会发生[1,2]。传统理论将社会比较分为向上社会比较(upwardsocial co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艳;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羊晓莹;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社会比较特质和比较方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陈冬;极大化者和满意者的情绪体验与社会比较特征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睿;嘉绒藏族村落人际关系探析[D];四川大学;2007年
5 巫微涟;单位制解体背景下的国企工人自我身份认知[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海;;论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及教育对策[J];中学教育;2002年12期
2 佟秀莲;;张国华;;王冬岩;;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观应对策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3期
3 刘娟;陈亮;纪林芹;王姝琼;张文新;;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岳;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明姬;施俊琦;王垒;;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的修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利萍;王美芳;;自主比较和社会比较条件下儿童能力判断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燕平;蒋艳菊;;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比较倾向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肖岑;张文新;;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谦虚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游美琴;苗元江;朱晓红;;经济与主观幸福感[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咏媛;许燕;;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群际合作行为的新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勇杰;姚梅林;;合作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者的学习成效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永付;竞争与心理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2 王丽琛;幸福感是由获得报酬产生的吗?[N];科技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阳海英;认知失调及社会比较与自控损耗:调节、中介、补偿与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烨;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丹;自尊及社会比较方向对比较维度重要性评价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2 潘晨t,
本文编号:615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157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