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3 17:1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摘要】:心理韧性是大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情境的缓冲剂,是个人在生活压力与挫折经历中的一种反弹能力。高心理韧性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能力,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加以提升,具体包括个体内在积极心理素质的提高、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积极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完善的立体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作者单位】: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韧性 培养策略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一、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内涵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可称为心理弹性、复原力、抗逆力等。具体来说,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心理韧性意味着个人在生活压力与挫折经历中的一种反弹能力。根据特质论的观点,心理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渭生,徐新旗;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性研究[J];公安教育;2001年11期
2 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t,
本文编号:615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154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