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宁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1:25

  本文关键词:宁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应用能力 模式


【摘要】: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资源应用能力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对宁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应用能力 模式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技术是教育中的工具性要素,技术只有为人所使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1]“人件”(Hu-manware)建设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效益,提高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智明,郭绍青;论骨干教师在TLRC校本培训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廖冬梅;张诗亚;;农村学校电化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对策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务委员 陈至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健;胡炬;;基于绩效培训的农村远程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李忠信;;专业主义取向下的课程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翟秋阳;;论发展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力量[J];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7期

4 杨晓宏;郭治虎;;西部“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焦道利;;西部藏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的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年11期

6 纪春林;;信息技术条件下现代学习资源利用的条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0期

7 刘芳;;信息化时代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8 崔宇;冯振华;;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光盘资源本土化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纪春林;;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于师生角色的一些看法[J];群文天地;2011年22期

10 赵健;;学习资源中心与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怡;宝鸡市农远工程学校教育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饶清强;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慧杰;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整合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唐夏芸;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薛苏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项目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小强;静宁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兴笃;兰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文华;大理市民族中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郭酉函;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效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宏;;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现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06期

2 吴文环;中国科技文化政策历史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7年05期

3 安学民,原忠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与模式[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王保兴;建立图书馆现代化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新模式[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年S2期

5 许芸;模糊数据库模型的自学习系统[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温健;CAI软件的开发模式[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1年07期

7 黄孟黎;21世纪图书馆发展模式与功能——相关问题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年01期

8 黄友福;入世与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模式[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9 尤众喜;教学网站的建设和基于网络的教学功能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王海刚;技术创新模式探析及选择[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仕明;张瑞;宋道全;;企业管理“人格化”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李亦军;杨桂甲;;完善稻麦供种体系 探索统一供种模式[A];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学文;蔡健;;关于拓宽专业口径的几点思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会清;方天纵;李翠文;;蓟县五百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莹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蔡广林;韦化;;网格计算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初探[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俊华;;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蔡东联;;营养治疗小组在营养治疗中的作用[A];2006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宋国君;宋宇;;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王然;;中国旅游大区域整合的特征与模式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若 木;上海海关:助联想集团VMI模式成功运作[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记者 杜秋英;解析“天津模式”[N];金融时报;2005年

3 卢亮;工作时间安排模式的发展趋势及运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吕志强 通讯员 董玉山;德清支行与“四合一”模式[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欧阳昌佩;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天龙模式”[N];贵州日报;2006年

6 王珊邋龚卓;“万家丽模式”实惠千万家[N];湖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邵中兵 陈张书;洞庭湖畔崛起的“常德模式”[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王亮;危险的“贴牌自主”模式[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苏莉邋通讯员 郑斌宾 陈朵灵;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子31.5万名[N];湖南日报;2007年

10 于文江邋张和力 万双;求解“净月模式”[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文清;西部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平;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瑾;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晓鹂;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慧生;Bragg光纤在光纤放大器中的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周复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探[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张荣霞;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6 王建国;中学物理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志文;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洪阳;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英;中学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发龙;英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6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16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