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元分析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元分析是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目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该问题的研究涉及诸多学科,研究文献呈现年度递增态势;而定性分析发现,已有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均呈现多元化样态。未来的研究,应侧重问题研究的情境性和动态性,逐步提高研究的质量,实现多学科研究的融合,加强前瞻性的预测研究。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焦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1]。元分析是对传统文献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2 夏凌翔;元分析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周序;;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中的社会控制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培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常燕;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杜科夫;深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长中;教育公平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绮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2 明庆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理想和现实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郑家裕;;促进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政策诉求[J];青年探索;2006年04期
4 卫林英;段兴民;;Meta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6年06期
5 周序;;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中的社会控制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6 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7 谢尹安;邹泓;李小青;;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师生关系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6期
8 史柏年;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政策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琦;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培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成志;东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南;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实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丽洁;无锡市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体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卢小樱;上海市外来务工子弟初中生学业中等偏下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莉;流动儿童社区教育:参与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孙永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文斌;中国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黄春梅;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元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段成荣;北京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李晓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周延明;论第四次浪潮──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J];改革与战略;1994年04期
6 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蒋国河;闫广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现状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邱建新;影响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的制度因素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9 杨文娟;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浅谈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活动平等[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2期
10 周序;对公办学校“借读费”的思考——受北京市取消“借读费”所引发[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英;城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义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D];安徽大学;2003年
3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彦;义务教育为什么要诉求公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曾;;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5期
2 康淑瑰,张子珍,罗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谈[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杨开城;;论教育技术学的开发取向及其研究方法论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9期
4 丁丽红;;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探析[J];软件导刊;2005年06期
5 张熙锦;;进步和挑战并存——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2006年08期
6 汪晓东;;摒弃还是超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之辨[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7 李艳红;;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白春燕;;试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与正务[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10 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马克·第帕普;;谈谈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以《教育与经济》杂志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露;;中国教育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曹淑江;;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徐应隆;刘瑞峰;;工读学生转化问题初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国内十省市青少年思想、动机与兴趣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严;教育研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王磊;质的研究: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冷泉训;过程 永远比结果重要[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河南省南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景国成;千万别误解了“教育科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河海大学 王溢;克拉克教授组织分析视角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张天雪;首要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和管理效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周慧虹;“谷歌”一下,作业完成[N];文汇报;2007年
8 郑立平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不等式[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王晨;隐藏在词条下的知识演进:百科全书中的前沿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郑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戌星;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亚兰;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雪峰;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晓东;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黎荷芳;关于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问题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沈丽萍;教育人种志:概念与历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林宁;复杂性视阈下的教育研究范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张文;负荷前行—关于武汉市中小幼教师职业压力的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霞;研究型数学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金博;学生Blog叙事方式对其学习与行为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6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168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