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
本文关键词: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
更多相关文章: 生成哲学 柏格森 教师发展观 生命哲学 生活世界 教师成长 生成观 理性 内在生成 本质主义
【摘要】:发轫于20世纪初、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柏格森的"生成哲学",为我们解读教师成长提供了重要视角。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出发,教师的成长不是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集合,教师的发展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内在生成的。教师不是"先验预成"的,而是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走向无限可能的,是在学校的真实场景中不断实现发展的"共可能"过程。教师成长不仅是其理性内省能力的提升,而且更是其"生命直观"精神的不断生成。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关键词】: 生成哲学 柏格森 教师发展观 生命哲学 生活世界 教师成长 生成观 理性 内在生成 本质主义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04JYS006)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研究的新视角: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教师发展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发轫于20世纪初,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柏格森(HenriBergson)的“生成哲学”无疑为我们解读教师成长提供了重要视角。1907年,柏格森出版了《创造进化论》一书,它是柏格森思想的集中阐述。从此,柏格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凯瑟林·勒维尔 ,陈圣生;柏格森的美学思想[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2 庞荣瑞;;庞荣瑞:为了尊严,我们发展教师[J];江苏教育;2006年01期
3 毛宣国;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评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S1期
4 贺麟;亨利·柏格森的哲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年03期
5 李曦;;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中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透视[J];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6 董德福;柏格森生命哲学与中国现代思想界[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7 刁新强;;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8 陆茵;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王晋生;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10 熊吕茂;梁漱溟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忠连;;朱熹的生的观念——生命哲学的新光辉[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杨大春;;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4 吴怡;;儒家的整体生命哲学[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儒学卷)[C];2005年
5 景海峰;;汤一介先生与中国解释学的探索[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6 翁有为;;求真乎?经世乎?——傅斯年与钱穆学术思想比较[A];“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苏宏斌;;反对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的出路[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卢燕平;;论“三李”诗的意象流[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俊;;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新批判主义哲学述评[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左玉河;;张东荪哲学思想的渊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鸣九;说说柏格森[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叶秀山;做哲学的辛苦[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王学泰;要言不繁的生命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熊卫民;追思生命哲学[N];科学时报;2003年
5 孟建伟;科学与生命[N];光明日报;2005年
6 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秘书长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理财中心理事 周岳平 中国艺术市场网主持人 严潇艺;长锋激荡写艺魂[N];美术报;2009年
7 苏静;构建“以人为本”的生命哲学[N];光明日报;2006年
8 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 武朝霞;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张颐武;体验远行之美[N];光明日报;2005年
10 程中原;张闻天的翻译事业[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力;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D];河南大学;2002年
6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8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9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陈锋;狄尔泰教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静;柏格森的时间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琼;柏格森哲学中的“绵延”概念解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月媛;时间·绵延·直觉[D];西北大学;2006年
4 汪永保;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哲学[D];扬州大学;2003年
5 孔力秋;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命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陈春晖;道教生命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连敏;无名氏的生命哲学与《无名书》的小说艺术形式[D];华侨大学;2004年
8 郭胜坡;周易生命哲学论纲[D];清华大学;2005年
9 孔令环;叩问生命[D];河南大学;2002年
10 刘妤;《淮南子》生命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5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53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