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本文关键词: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课堂观察LICC模式 改进教学 听评课 课堂教学 教学改进 新教师 合作 课堂文化 专业化 教学行为
【摘要】:针对当前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组成,故简称LICC模式。该模式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它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本文最后以一个旨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实例,来阐明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课堂观察LICC模式 改进教学 听评课 课堂教学 教学改进 新教师 合作 课堂文化 专业化 教学行为
【基金】:崔允o7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JJD8802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科学研究意义上的课堂观察堪称舶来品,鉴于此,它在中国的专业化与本土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因此,如何在国际视野下结合我国本土的听评课,并思及我国中小学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与教师的专业生活境遇,来整合课堂观察的理念且形成某些实用的课堂观察模式,是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升明;重建听评课制度[J];中小学管理;2004年01期
2 李香菊;邀请式听评课——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J];中小学管理;2005年04期
3 余胜泉;信息技术改进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1期
4 罗伯特·马杰,盛群力;改进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年11期
5 何金城;课改背景下的听评课:新理念新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年06期
6 丁志鸿;开展听评课教研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严明强;听评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年10期
8 石革清;改进教学 注重引导[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4年07期
9 安玉香;改进教学的一点探索[J];同煤科技;1995年02期
10 吴翰桂,孟莉英;高校听评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以立;;“记忆”在病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尹凤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吴文美;何婷;李秀敏;卫红;;浅谈课堂教学[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刘洪玲;;浅谈新英语教材的课堂教学体会[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巧芬;;创新是课堂教学的关键[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仇惠;仇彬;;引发式课堂教学的尝试[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柳兆华;;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初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8 王国强;盛国强;何其渝;俞骏;;用学生满意测量改进教学服务质量的实践[A];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王侠;;加入WTO与课堂教学创新[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贲庆中;;规范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安芹;站在学生的立场改进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周建国;听评课:“细事”别做成了“粗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长 胡ei敏;校长听评课的艺术[N];大连日报;2008年
4 莱城区和庄乡下佛羊小学 崔新平;农村教师听评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N];莱芜日报;2007年
5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中学化学特级教师 王云生;以学评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校长 岳亚军;在听评课中挖掘教师成长内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赵明仁;教师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期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刘兴鼎 潘立军 本报记者 赵波;突破“瓶颈”[N];解放军报;2002年
9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乔桂英;从多元互补视角看听评课思维冲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教科研中心许 黎明;“三课并举”实现学校教研有序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谷力;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翰镭;语文课堂美育渗透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延金;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冬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贵州;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鹏飞;课堂教学仪式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黎皇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头;以艺术的方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铮然;对包头医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玉芬;发展性课堂教学及其实施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福满;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25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55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