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唐山市经济与教育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6:06

  本文关键词:唐山市经济与教育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山市 教育与经济 协调发展 环渤海圈 循环经济


【摘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和其教育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可导致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而教育事业的成果、人才和新的理论成果必然会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于唐山市,根据唐山市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尚不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尚不和谐的情况,予以说明和分析,因此对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列举经济学理论和大量详实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分析。以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与贡献为基础,说明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进而借助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阐述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的成效性能,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为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和教育发展规模的现实状况为着眼点,先从三大产业为主线,讲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进而总结三大产业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人才的推动力;然后通过我国教育的不同形式和阶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等,深刻剖析我国经济与教育同步发展的种种启示,明确指出今后我国的教育在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应走的趋势。 第三部分为唐山市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以唐山市的教育与经济的现实状况为依托,分析唐山市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规模、质量及教育理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从教育对经济的拉动、改善就业状况等分析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四部分为唐山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思路。针对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相辅相成的特点,结合本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唐山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显现出来的种种动态迹象为立足点,总结归纳唐山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经济与教育相互推进的作用,如何使经济与教育形成新形势的的循环经济模式,两者长期良性互动,而达到其经济与教育完美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相协调的目的,希望为唐山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唐山市 教育与经济 协调发展 环渤海圈 循环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7;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0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7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8
  • 1.3 本文选题意义8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8-10
  • 第二章 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分析10-21
  • 2.1 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与制约10-12
  • 2.2 教育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推动12-17
  • 2.3 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成效解析17-20
  • 2.4 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需要兼顾的杠杆20
  • 2.5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分析21-43
  • 3.1 国外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21-27
  • 3.2 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27-33
  • 3.3 唐山市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现状分析33-40
  • 3.4 构建教育发展新模式40-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唐山市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探究43-62
  • 4.1 构建适合唐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43-47
  • 4.2 推进唐山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7-53
  • 4.3 大力发展唐山第三产业53-58
  • 4.4 积极推进唐山人才市场发育58-59
  • 4.5 构建唐山循环经济有机体系59-61
  • 4.6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理工大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4期

2 王麟;庞元鑫;周围;;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唐山社区体育发展的调查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曙光;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探索——从唐山市实行市领导县谈起[J];河北学刊;1985年06期

4 王紫君;;情系理工 再塑明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5 赵;;唐山市“七五”陶瓷科技规划论证[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6年03期

6 赵鸿声;;刘立国同志逝世[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3年01期

7 刘洪兴;唐山市“燎原在冬春”大培训活动成效显著[J];河北成人教育;1996年03期

8 胡西元 ,李技;唐山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王保国;李百柱;郝占奎;;他们无愧于金灿灿的奖杯——河北省唐山市军转办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剪影[J];中国人才;2006年06期

10 冯占锋;路仙伟;;公示语英译的实例剖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瑾;栗德祥;姜永清;;唐山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2 郑艳萍;高桂芹;刘志勇;;近50年唐山市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史力;;唐山市历史学会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报告会[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4 赵恩嘉;朱云龙;李会忠;;唐山市城乡老年车祸流行病学分析与未来老年车祸的预防对策[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5 王淑娟;孙淑艳;廉英红;;唐山在冀东城市群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保障条件及对策研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冯晓昕;常虹;;唐山市某幼儿园膳食调查报告[A];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及科学进展学术资料汇编[C];2002年

7 ;唐山京安斯格种猪有限公司[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贾久满;乔永旭;牛福生;郭爱红;;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唐山市为例(英文)[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黄慧德;;我国热区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凡华 袁柏岭 王林强 本报特约记者  刘松峰;双翼齐飞试比高[N];中国国防报;2006年

2 ;唐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查处违法违规建设的决定[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马晓峰;唐山市场需求空间巨大[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4 王玉光;唐山楼市:“奔驰”、“宝马”支撑起来的“河北第一”[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方方 冯燕 周丽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李芙蓉;唐山市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N];中国税务报;2006年

7 袁占峰 赵云;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大力开展质量兴市名牌兴区活动[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魏潇 龙全忠;唐山:抢抓新机遇 把优势变成胜势[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黎峰邋淑妍 莹雪 记者 杨冰;唐山市财政收入一季度增长21.3%[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10 新文;“反弹琵琶” 别样精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6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年

8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9 王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程培先;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平;唐山市经济与教育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甄建岗;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张羽;论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安洪;哈尔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薛娜;西北地区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14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14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