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及其专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08 22:23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及其专业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是其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源泉。事实上,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为此,教师应自觉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注重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培育专业理想、提升专业精神、增强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充满生机的专业发展历程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
【关键词】教师 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随着对教师发展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与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重心也开始转向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并由关注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转向注重教师教学品质的改善,即教师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一切教育实验最终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是教师的个人品质、性格和专业能力。而教师的个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琴,庞丽娟,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周新发,宗琴珍;高校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弊端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张卫勇,石春红;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10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春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亢光斌;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功效与机制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江;重庆市城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中价值取向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鸿;大学与师范教育的关系——英国个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乔凤杰;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书育人;2011年19期

2 侯淑才;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J];基础教育;2004年10期

3 张丽萍;;特色校本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J];山东教育;2011年13期

4 段安阳;;专业成长:从“众人推车”到“发动引擎”[J];江苏教育;2011年17期

5 李舒文;;“茶杯效应”与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6 李翔;陈显莉;刘衍玲;;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7 顾明芳;王国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谈之九 在阅读中成长 在成长中阅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0期

8 刘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阅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9 叶卫民;;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10 顾琼;;探析鸠江区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之路[J];吉林教育;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合肥市48中课题组;;在反思中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模式[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黄益寿;;建构教师学习和实践活动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伍君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民族中学建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研究》课题组;;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促进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尤佳;;浅谈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强化师训基地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9 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陈茜;;走在行知路上——省陶研会30周年会庆《行知伴我成长》论坛上发言[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莲都囿山小学校长 何竹生;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N];丽水日报;2008年

2 钱诚;“个人课题”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处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英山县雷店教育总支 蔡干;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N];黄冈日报;2010年

4 何鹏;实施校本研修 促教师专业成长[N];伊犁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 赵准胜 刘文_g;吉林主题教研促农村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吴骞;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7 记者 何超群 见习记者 李颖 通讯员 厉苗军;上虞: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N];绍兴日报;2010年

8 特约通讯员 戴金杉;教师引领制度加快石中教师专业成长步伐[N];铜仁日报;2010年

9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中 韩开柱;有效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N];学知报;2011年

10 谷清芬;乌审旗“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启动[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何美;美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评估及认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谭菲;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吕琼;新课改下的学校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建波;基于生活世界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艳梅;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红霞;大学与幼儿园伙伴协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晓蕾;从新手到熟手[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俊慧;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仲丽娟;校本课程开发情境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雯;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6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16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