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08 23:04
本文关键词: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一直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以吉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其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由社会、学校及青年教师自身所组成,并提出一些具体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青年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基金】: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920)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在《职业心理学》刊物上首次使用“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弗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个体又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竟玉,余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2 张洪霞;崔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及对策探析[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4 曾庆可;;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王道阳;;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余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周策,吴玲,程双远;论教师的心理应激及其应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郑伟;沈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省9所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四英;桑青松;;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石慧敏;;高校档案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J];北京档案;2007年07期
8 徐晓l,
本文编号:81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1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