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时期的袁世凯与实业教育
本文关键词:清末新政时期的袁世凯与实业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新政 袁世凯 废科举 自谋其生 实业教育
【摘要】: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教育学院;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袁世凯 废科举 自谋其生 实业教育
【基金】:200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DJA080186),主持人:夏金星
【分类号】:G529;G719.29
【正文快照】: 1900年庚子之变后,慈禧12月1日在西安下诏,承诺对清廷政治进行全面改革,又以光绪皇帝之名,颁发改弦更法诏,实行变法,要求各省督抚,各抒己见,提出改革方案,实行新政。自1901年开始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为止的10年间,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改革运动,史称“晚清新政”。一些握有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菊素,向勇;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3 叶德明;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教育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芮锐;光绪年间黄河郑工略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孙自俭;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郑军;西风东渐与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为个案研究[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7 程希;中国人留学美国的历史回顾[J];八桂侨刊;1996年02期
8 赵兴元;清政府对越境朝民的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清末新政——以20世纪初十年的北京新政改革为视点[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夏刚;;学政与清代学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2 孔繁岭;;留日学生与南京政府时期的对日关系[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力;民国律师制度源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刘永湘;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士义;留美幼童与留日学生归国就业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D];苏州大学;2001年
4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6 刘学琴;清末留学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方卫军;伍廷芳司法思想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梁俊艳;英国扶植阿古柏政权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9 鞠北平;论张之洞与晚清国防建设[D];河南大学;2003年
10 王鼎;论晚清的铁路政策[D];郑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工;淘洗历史真实 接续教育香火——读《文武北洋》随想[J];基础教育;2004年09期
2 陆玉芹;;1901年-1921年中国近代教育的嬗变[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3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反思与应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学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2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石河;;论孙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秦玉清;;北洋政府时期浙江私塾的实态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程斯辉;;蔡元培与近代教育领域的反腐倡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团与地方社会——以江苏省教育会对万缘庵毁学案的处置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苗田;教师遭遇池鱼之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雷颐;废科举是自然演进的结果[N];人民日报;2005年
3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一)[N];衡水日报;2011年
4 杨旭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聊城大学副教授 李剑萍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强;论袁世凯在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3 裴文玲;清末新政社会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杨晓军;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新式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5 闵晶;清末新政中的教育视导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伟红;晚清新政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6年
7 聂红珍;张百熙改革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艳明;清末直隶教育行政体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美;留学生与山东现代教育的初步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9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