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7-09-21 11:06

  本文关键词: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论 教学论 整合 教育工学


【摘要】: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课程论 教学论 整合 教育工学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多年来教育研究的一个瓶颈,课程论、教学论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脱节尤为突出。国内外学者呼吁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以解决教育理论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近年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科教学置于课程实施的视域中,引发了课程与教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李丹;;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朱福胜;王郢;;积极开发地方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晓;;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储琼;;利用海洋水族馆科普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6 杨广映;杨善晓;雷必成;吴志刚;;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机器人教学和竞赛中的实践探索[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向东;;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8 刘大鹏;赵艳;;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单娜娜;魏焕萍;徐忠伟;刘磊;张旭;张玲;田颖川;;高素质适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宫伟伟;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历史嬗变[J];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李本东;徐学福;;为了重建的反思——近十来年课程与教学关系研究综评[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3 张大玲;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4 封平华,韩彩平;面向21世纪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吴忠良;曾雅茹;;从教学论到课程论:主体性教育研究主导范式的转向[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邓宗怡;匡芳涛;;泰勒原理和凯洛夫教学论的比较——兼论课程论和教学论之间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丁邦平;;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8 王光明;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9 郝志军,高兰绪;论课程论的学科地位及其与教学论的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10 陈侠;课程论的学科位置和它同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夏强;;注意国际医学教育领域整合课程的发展[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4 吴亮奎;;课程与教学变革背景下老子哲学的教学论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张景斌;姚未然;;高中数学与其他理科整合课程研究初探[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8 高天明;;试析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振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昕;;对体育课程目标建构的理论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程 桓公;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督导室八里庄学区督导站 余清旺;两年掌握2500个字有必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教学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钟启泉;学会反思 学会合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钟启泉;学会反思 学会合作[N];光明日报;2003年

6 外经贸委幼儿园 林琼娟;幼儿教育如何整合课程[N];汕头日报;2006年

7 深圳马荣教育机构 马荣;打破学科界线 促进整体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两年掌握2500个字有必要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袁浩;教师应该嗜书如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守生;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飞;教学论与课程论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7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玲;我国课程论建构理路的“后课改”反思[D];渤海大学;2012年

2 徐浩;幼儿园学科领域整合课程中的幼儿学习方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银燕;整合课程教学设计的原理与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彩燕;关于整合课程知识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屠锦红;论语文知识[D];扬州大学;2006年

6 姚冬琳;小学社会科整合类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玮;经济全球化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彩梅;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月平;中小学课堂教学节奏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孙艳;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论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4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94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