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
【摘要】: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重点考察视觉表征形成中的因素及其关系。在视觉表征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中,多从图像形式的一般要求进行关注,尚未从视觉形式角度展开阐释;在视觉表征与知识内容的指代关系研究中,多关注可以表达什么知识,而较少根据知识传播的属性,探讨如何构建知识;在学习者与视觉表征的认知关系研究中,多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结构,尚未从观看角度探讨如何被视觉认知;在制作者与视觉表征的表达关系研究中,以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替代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路,对制作者的能动性创造过程关注不够。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研究综述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博雅理念的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B-a/2008/01/009) 2007年度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工程“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优秀课程项目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知识的外在呈现方式是如此重要地影响着知识内在内容的认知,理解和传播,甚至决定着内在内容的生存质量与发展方向。”[1]在漫长的文明史中,人们已经尝试将知识转化成图像,以促进知识传播创新。我国古代教科书中蕴含着用图像表达知识的思想,如明朝的《蒙养图说》、清朝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志贤,陈春生;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1期
2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3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4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丁俊武;;动作技能学习理论的演变及发展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吴燕;张志强;;E-learning与知识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7年05期
9 陈致宇;陈世权;;管理系统认知结构及其知识获取[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10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强;;刍议翻译素质培养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佳琴;王太昌;;概念图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倪树楠;张士庆;;科学可视性在学习应用中的探讨[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跃刚;;认知人机工程学原理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二)[C];2005年
10 邓云龙;杨帆;潘辰;聂华林;田勇泉;;基于诊断思维研究成果的精神病学教学改革思考[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3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娟;初中代数学习困难生认知特征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武;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宗芳;高中化学教科书配图测评体系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5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6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思聪;艺术语言辞里与辞面的不吻合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金坡;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杏仪;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聋哑生和正常生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舒潇,吴芸,谢雨萌,李招忠;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特征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莫永华;寇冬泉;;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马捷;靖继鹏;;知识转化模型分析与评价[J];情报科学;2006年03期
5 周宁;陈勇跃;金大卫;张会平;;知识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6 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梅;;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基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网络教学中知识点网络的个性化呈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尹小平;基于协同工具的课堂可视化知识管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鑫焱;支持综合集成的信息集成平台研究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兆君;促进深度学习的数字化游戏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08年
5 朱德利;基于本体的知识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6年
6 段艳艳;知识数据库的可视化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优哲;基于Flex的知识仓库可视化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柳建勇;知识可视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小文;适应性知识地图建模、检索及显示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薛浩;基于SOM聚类的WEB文本挖掘及其结果的可视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1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0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