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成“人”:依据与内涵

发布时间:2017-09-23 11:11

  本文关键词:教育成“人”:依据与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类生命 交往实践 生活


【摘要】:人不仅具有动物的种生命,更具有人所特有的类生命。类生命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也是教育成"人"的人学依据。教育成"人"的根本在于成就人的类生命。交往实践是类生命生成的机制,因此,成就类生命的教育,必然要求成为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在交往实践中建构生活,在生活中促进人的生成与发展。因此,教育成"人",在根本上意味着"教育即交往实践","教育即建构生活"。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教育 类生命 交往实践 生活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类生命:人之为人的根本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生物,具有生命的躯体和生物的属性。人的生物性,是与动物共同具有的,是物种生命的呈现,即种生命的存在。但人又异于动物,“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知国;;《印度之行》中的东西方“文化交往”[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江泉;;格非小说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勘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欧阳友权;;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贾旭东;弗洛姆论市场与道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李春霞;可持续发展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9 唐德先;;科技时代与人的生存困境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10 宋向红;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角色配置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温宝兰;;浅谈游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严云;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志华;农村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如智;推进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晶;生命教育视野中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冠华;青年交往道德发展及教育视点[J];学术论坛;2005年08期

2 王莹;;对教学交往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08年01期

3 杜其秀;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J];安徽教育;1998年Z1期

4 冯建军;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1期

5 尹艳秋;“交往”视野中的教学本质论刍议[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耿涓涓;席嘉骏;;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与政府决策的关系——交往实践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6年05期

7 宋晓春;秦绪华;;论当代翻译批评中的排他性——兼论走向交往实践的翻译批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张炳生;周雪;;基于交往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孝哲;人类实践的两种最基本实践形式及其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陈辉;实践·交往·人的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仙;;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做好班主任工作[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惠书;薛荣华;;缩小“数字鸿沟”与信息化建设[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永红;段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5 许庆勤;;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实施安全素质教育[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6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冬丽;;论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任宏;;浅谈地理信息科学的全民化教育[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薛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冯垛生;;国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趋势[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姜澎;加快沪郊居民基因采样 以利破解人类生命之谜[N];文汇报;2003年

2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袁吉富;从实践标准走向交往实践标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宋立新;基因多态性演绎人类生命差异[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刘小芍;尊重另一类生命的生存权利[N];重庆日报;2000年

5 庞元正;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N];人民日报;2006年

6 编译 文执;蚂蟥 保护人类生命的朋友[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史恭敬 本报通讯员 鞠青华;整治变味的废品收购[N];伊犁日报(汉);2007年

8 池云川;雄冠天下[N];西部时报;2008年

9 张嘉玮(作者系东北师大心理学系教授);培养优秀学生应从小学入手[N];吉林日报;2006年

10 罗玛;找回命定的位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3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6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周连;关于鄂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红宇;论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教育[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7 罗忠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佘亚荣;高中语文书册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904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04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