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自我调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20:1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与自我调控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适应 自我调控 大学生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自我调控的关系。方法运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和自我调控问卷,对西安市3所普通高校大一~大四年级的65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F(1,643)=2.89,P0.01)和年级差异(F(3,643)=4.16,P0.001),并且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2维度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3,643)=2.696,P0.05;F(3,643)=3.932,P0.01);2社会适应与自我调控各维度间存在显着相关(r=0.132~0.600);3除投射调控维度外,自我调控各维度能显著预测社会适应(β分别为:-0.30、0.43、0.24,P0.001)。结论自我调控能够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社会适应 自我调控 大学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K003Z)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和平衡的状态[1]。良好的社会适应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学业行为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改善,未来工作状态及成就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2]。因此,近年来对社会适应的研究引起了心理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2 周晖;张豹;郑珊珊;;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3 李彩娜;周伟;;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慧勇;陈洁营;;浅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辅导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梁红;黄希庭;;大学生人际适应“二年级现象”的辩证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探究[J];华章;2010年03期

4 于琪;于千;;医科大学生适应状况差异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5 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范红霞;霍树云;徐慧;张绣蕊;;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7 郭东颖;;高校新生的转型教育刍论[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黄李凤;温雪;;网络文化适应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王建康;曹健;;《学校领导行为》与《学校领导情境》量表的修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10 尹静;马世超;;高校组织气氛、学生学习状态、学业成就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刘凤娥;;大学新生适应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李旭珊;娄秀红;;同伴关系与大学新生适应[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陈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效果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荣华;刘英;王盼盼;邱佩钰;戴家隽;;大学生成长水平量表的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永进;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定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建榕;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迟滞的探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军;高职新生入学适应中多渠道支持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唐淑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敖天侠;初中生自恋类型及其对注意偏向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9 晋丹;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策略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婷娜;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澄;关于高校新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2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3 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4 王淑兰;;十二所院校大学生精神病的心理学研究[J];青年探索;1991年02期

5 石晶,贾小鹏;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心理[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时勘,王文忠,孙健;学生适应性动机模型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2期

7 周晖;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8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9 蒋京川,刘华山;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郭德俊,李原;目标结构与学习动机[J];心理科学;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2 林依;刘慧娟;辛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林依;罗良;张日f;;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的年级与性别特点[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4 顾坤华;;三议大学生“自我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5期

5 王亚娟;;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校园心理;2011年01期

6 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7 朱梅红;胡建平;;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与学习策略研究(英文)[J];海外英语;2010年09期

8 段园晖;;绍荣其人(小说)[J];写作;1996年12期

9 ;吉林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成功举行[J];戏剧之家;2005年06期

10 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特点及其与依恋、自我调控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雷艳萍;论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及其有效整合[D];西南大学;2007年

3 徐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9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25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25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