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及其归因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及其归因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显著差异 自我认知 非独生子女 文科生 自我调控能力 普通高校
【摘要】:采用专门针对中国青少年编制的自我量表对全国各主要地区主要城市的6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专业、学校性质、家庭来源、是否独生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与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专业维度上,文科生自我总分显著低于理科生与体艺生;在学校性质方面,来自重点高校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要低于来自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在家庭来源维度上,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比城市生源大学生差;在是否独生维度上独生子女自我发展相对非独生子女要好。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显著差异 自我认知 非独生子女 文科生 自我调控能力 普通高校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依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自我,即自我意识,可界定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1]。自我意识的形成开始于幼儿时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诸多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不断升级,其大多与自我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文,吴胜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江光荣;胡博;;《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罗嘉文,周东斌,利俊荣,陈莹,黄明枫;大学生生活应激与自我监控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周艳;大学生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友昌,,王树明;体育与中学生的社会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林寿康,王承坤;论教育中应如何贯彻“以人为本”[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张慧;不同目标结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对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王南方;;理想教育与人的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陈凤梅;从众现象的分析和应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8 曾海田;论性别角色观念和男女平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9 曾海田;论性别角色观念和男女平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华平;试论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玲;;护理差错易出现的环节及防范措施[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3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庆华;;谈五年制师范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5 周云水;;论西藏错那勒布门巴族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思考[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定金;国有资本运营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洪迎华;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海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斌;我国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雍琳;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族文化认同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于广涛;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斌;旅游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范俐;中学生物教学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谢雅萍;互联网传播与闽台交流[D];福州大学;2002年
8 王芳;电子邮件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俊峰;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角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10 刘秀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泰,刘占军,刘士山,王玉花;高校贫困生负面心态特点及教育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5期
2 王金云;环境对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戴梅竞,刘新军,王蓓,张文举,栗建民,周曼云,邓旭阳,郭晋林,吴映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立佳 李志悦;刘岩“五论”治企 大柴跃居“龙首”[N];中国汽车报;2000年
2 马进;转型期的人才市场发展思路探讨[N];中国人事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曹军 戴晨;着力一笔写华章[N];中国石化报;2000年
4 章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5 记者 李沉浮 高申现;福建电力公司成立[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6 记者 南珠 特约记者 陈丽;喀什地区工业扭亏为盈[N];新疆日报(汉);2000年
7 特约记者 梁肇唐;强化超市管理 促进自我发展[N];新闻出版报;2000年
8 洪仙;精简机构 强化管理[N];云南政协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刘飚;文化产业:经济战略转折点[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10 周静波(合肥林业学校);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N];安徽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普永生;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贺建钢;关于地勘企业“事转企”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文军;贵州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9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05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5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