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程变革下教师合作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9 15:09

  本文关键词:课程变革下教师合作的理论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变革 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革新


【摘要】:教师合作与课程变革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变革下的教师合作的价值主要在服务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变革以及提高学生学业能力上。在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合作除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制以外,还包括同侪互助、校本教研、专题工作坊、协同教学等基本形式。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课程变革 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革新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青年基金)“以提升教师课程执行能力为宗旨的教师课程研究范畴与方法”(课题批准号:CHA050042)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以提升教师课程执行能力为宗旨的教师课程研究方式研究”(课题准号:ZZ003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合作的概念合作是个体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1]。所谓教师合作,在学校范围内,主要是指教师以小组或团队等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活动。教师合作有如下几种特征:一是实践性。教师合作作为教师日常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云鹏,谢翌;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3 胡波;合作: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7期

4 邓涛;关于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思考——兼谈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教师教育的若干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陈维超;李芒;;促进网络支持的面授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运用博客建构学习共同体[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黄奕红;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传月;走向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J];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丁念金;论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保障体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张娟娟;关于我国交往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7 高峡;校本教学研究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8 郭娜;谢翌;;优质学校校长角色: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1期

9 叶黎明;论课堂的开放[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10 徐君;;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治本之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我国地方院校办学定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左嘉琳;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翟艳;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祥旭;高中物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洪修;课程变革下小学教师合作有效性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商利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汪鸿;新课程实验在贫困地区推进中的教师适应性问题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庄云芳;福州市高中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学观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文明;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管理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3 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4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玉梅,靳玉乐;论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刘长海;王建梁;;德育课程变革的史学演绎——郑航《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简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3 尹弘飚;;重建课程变革联盟中的信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8期

4 曹辉;;混沌理论、复杂性与课程变革[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2期

5 冯静;黄继玲;;教师与课程变革——兼论对新课改中一些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6 张华;刘宇;;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7 雷文;;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8 尹弘飚;;论课程变革的制度化——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9 唐丽芳;马云鹏;;文化自觉:课程变革中的学校文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3期

10 王艳华;;课程情景与课程[J];教书育人;2007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与时俱进,推动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2 王郢;;美国EPDM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简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州与北京市教育合作项目正式启动[N];海南报;2010年

2 记者 王悦;市一中与加拿大派特森集团教育合作项目签约[N];铜川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军;中加合作项目在我区进展顺利[N];宁夏日报;2005年

4 郭伟;我省抬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门槛[N];河北日报;2007年

5 胡航宇;教育部重庆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试验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赵正元 柴葳;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闭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孙刚;天津优质教育吸引世界目光[N];天津日报;2006年

8 姜美玲;教师:革新的课程实践者[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罗文;PTC植根中国教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张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种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宏燕;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钊;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敏;后现代课程理论中人的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雪;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文化解释[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包燕;学校课程领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开飞;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知识观检视[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谢淑海;走向学生参与的课程实施[D];西南大学;2007年

8 于动;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柳伟;论课程实施[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白晓晶;小学校际网络协作学习项目主题和活动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1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61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