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堂教学评价:描述取向

发布时间:2017-10-20 03:03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描述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评价 倾听与观察 理解与解释 研究与改进


【摘要】:当前的教学评价研究表明,量化取向的教学评价无法兼顾教学的整体性与发展性,并且无法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课堂教学评价亟待转型。描述取向的教学评价以倾听与观察、理解与解释、研究与改进为特征,能够有效的弥补量化取向教学评价的不足,从而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另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学校层面在推进这一新的评价方式时,可参考"进入现场,开展描述—解释现象,揭示主题—协商改进,提供建议—提炼结论,获得启示"这一行动框架。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倾听与观察 理解与解释 研究与改进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D4JZD0002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一、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倾向与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在我国的恢复与发展,中小学开始制订各种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以求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5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7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曹永国;;走向衰落的现代大学讲堂[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10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阳静;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娟;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朝蓬;梁国立;Tom L.Sharpe;;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2期

2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刘志军;教育评价的反思和建构[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芳;;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2 周仕德,张明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初探[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3 黄大龙;;试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J];学校管理;2003年02期

4 蔡宝来;车伟艳;;英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理念、标准及实施效果[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1期

5 吴红梅;;科学评价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法”可依——上海宝山区大场镇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选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6 周智慧;;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及实施难点[J];阴山学刊;2006年06期

7 王洋;;课改背景下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行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0期

8 唐水明;杨鹏;;评价一堂课应掌握的原则[J];现代教学;2006年Z2期

9 叶澜;;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11期

10 孙亚玲;;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4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64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