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和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运用家庭功能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状态焦虑问卷、抑郁体验问卷、白尊量表、人脸量表等对134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家庭功能某些方面(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与性别、城乡、父母文化等社会指标显著相关,家庭功能某些方面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倾、神经质)、特质-状态焦虑、抑郁、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情绪和人格指标显著相关.家庭的总功能、角色功能、问题解决等是预测其情绪和人格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功能 情绪 人格
【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2001CAICAA19)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场所.许多研究发现各种家庭因素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发展.50年代后形成的家庭系统治疗理论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体与家庭的关系,认为一个适应不良的个体实际上代表着他的家庭互助模式出现了问题[1].受此观点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怡芳,张晓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邹泓,张秋凌,王英春;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4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郑金香,张剑,张洪英;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0年02期
6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7 叶苑;邹泓;李彩娜;柯锐;;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再臣;刘磊;;家庭功能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周丹妮;吴慧红;;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思考[J];才智;2011年03期
4 雷鸣;吕建国;;运用投射技术解读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投射性绘画测验的案例解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周亚玲;李婧;李炜;;大学生疏离感研究评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6 苏红;;重庆高职学生疏离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7 李艳丽;;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研究生法学;2007年05期
8 杨槐;王江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9 周东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许琼;许秋娜;李岩梅;;高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家庭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惠静;;《重组家庭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后国宏;太仓市农村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蓬;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馨影;家庭环境、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任金凤;昆明理工大学贫困生党员生活质量调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秋凤;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震;青少年未来取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庆华;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利华;高中生学校疏离感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萍;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8年01期
2 刘芹;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3 肖艳红;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6期
4 汪天德,汪颖琦;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美国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J];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5 易法建;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6 宋戈;未成年人犯罪与亲子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年02期
7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8 邓世英,刘视湘,郑日昌;西方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理论及其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9 周晖;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10 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祥;;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精神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9期
2 胡子祥;徐文生;罗爱林;;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社会网络素质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12期
3 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4 范兴华;;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5 赵鹏宇;;篮球“兴趣教学法”是调节大学生情绪情感的重要环节[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4期
6 孙利伟;;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任建华;敖祖辉;赵德龙;付钓钧;;大众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年04期
8 李明明;;独立学院大学生情感问题案例分析[J];教师;2010年19期
9 施建农;;无知者无畏,知所以者亦无畏——认知对情绪的影响[J];父母必读;2003年08期
10 潘祺;;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探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赵欣;张大均;吴明霞;;家庭功能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娜;;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虹;如何控制你的情绪(待续)[N];中国保险报;200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 张小乔;怎样调整你的情绪[N];华夏时报;2002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池丽萍;情绪左右你的机体[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宋澎;情绪的放大[N];工人日报;2000年
5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6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7 杨林;气候变化对情绪的影响[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华;大学生家庭功能、性别角色态度和成就恐惧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红燕;某医科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3 曹红院;安徽省低年级医科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4 曲媛媛;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磊琼;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职业未决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姚云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其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1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7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