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对“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22 16:17

  本文关键词:对“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问题研讨 课程管理 对策


【摘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已经成为备受全社会关注的职业。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教师教育改革中人们普遍要研究的问题。“学校教育研讨”课程就是N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大胆尝试,迄今为止,已经在四届师范生中开设。本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已取得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该课程的建议。 本论文以调查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和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二章部分阐述了“学校问题研讨”课程开设的动因,,并对该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第三章部分是对“学校问题研讨”开设情况的调查方案设计,并从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三大方面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第四章在对“学校问题研讨”课程已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的同时,也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学生、管理等三方面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课程提供基础。 第五章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课程编制、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改进课程评价、改善保障条件四大方面提出了提高“学校问题研讨”教学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学校问题研讨 课程管理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研究的意义10-12
  • (一) 理论价值10-11
  • (二) 实践意义11-12
  • 三、研究方案设计12-14
  • (一) 研究目标12
  • (二) 研究内容12
  • (三)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设计14-24
  • 一、“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开设动因14-21
  • (一) 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14-15
  • (二) 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15-16
  • (三) 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本课程开设的启示16-21
  • 二、“学校问题研讨”课程方案解读21-24
  • (一) 课程说明21
  • (二) 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21-22
  • (三) 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22
  • (四) 教学方法22
  • (五)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22-23
  • (六) 教材及参考书目23-24
  • 第三章 “学校问题研讨”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24-36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24-25
  • (一) 调查的目的与对象24-25
  • (二) 调查的方法与工具25
  • (三) 调查的实施步骤25
  • 二、调查结果25-36
  • (一) 关于课程编制方面的调查结果25-29
  • (二) 关于课程实施方而的调查结果29-34
  • (三) 关于课程评价方面的调查结果34-36
  • 第四章 “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36-48
  • 一、“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成效36-40
  • (一) 打破了一般课堂教学中理论充斥天下、满堂灌的局面36
  • (二) 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36-37
  • (三) 使师资培训课程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彼此呼应的整体37-38
  • (四) 有助于促进生生相长和教学相长38-39
  • (五) 有助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39-40
  • 二、“学校问题研讨”课程存在的问题40-43
  • (一) 学生能提出问题,但缺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0-41
  • (二) 教师的指导显得较为薄弱41
  • (三) 课程考核的标准较为模糊,不够客观41-42
  • (四) 部分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不高42
  • (五) 研讨的时间不足,使研讨难以深入42-43
  • 三、“学校问题研讨”课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43-48
  •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43-44
  •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44-46
  • (三) 管理方面的原因46-48
  • 第五章 改进“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对策思考48-56
  • 一、完善课程编制——它是奠定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48-50
  • (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48-50
  • (二) 加强教材建设50
  • 二、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它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50-52
  • (一) 重视课前指导50-51
  • (二) 改善硬件设施51
  • (三) 调整教学方式51
  • (四) 加强对课堂讨论的管理51-52
  • 三、改进课程评价——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导向、激励、校正的作用52-53
  • (一) 细化评价标准52-53
  • (二) 教会学生评价53
  • (三) 调节指标权重53
  • 四、改善保障条件——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持53-56
  • (一) 提升教师素质53-54
  • (二) 注重教育实习基地建设54
  • (三) 教师的考核应采取灵活的方式54-56
  • 附录56-63
  • 参考文献63-66
  • 后记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2003年10期

2 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4 王世伟;近年来教育类课程研究成果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周鸿,刘仲全;公共课教育学知识结构优化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6 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7 殷晓静;师范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张素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9 黄崴;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1期

10 卢真金;试论青年教师的发展模型及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11期



本文编号:1079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79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