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因教致贫现象是社会失范的一种表现,会造成合理社会流动受阻、阶层差异代际转移、读书无用思想重现和社会不安因素积聚等社会危害。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失衡、个人教育费用投入过高、弱势群体教育成本补偿不够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保证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供给、实行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与收缴制度、完善教育投资收益的回馈渠道、引导理性的家庭教育投资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因教致贫现象。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教育对个人发展、民族强盛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育本该成为促进个体和家庭向上流动的有效工具。但近年来,在农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中却出现了因教致贫现象以及与之相伴的失学辍学现象。据《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东平;矫正“教育产业化”迷误[J];南风窗;2005年01期
2 陈烨;“因教致贫”现象及其根治对策[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及其规制[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3 孙玉安;;“教育产业化”对大学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曹芳;杜丹;;我国教育市场失灵引发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5 王改性;;“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杨小敏;;“教育致贫”的形成机制、原因和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3期
7 徐徐;;辩证地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彭华安;陈维民;;“教育致贫”悖论及其消解[J];教育导刊;2009年01期
9 范开菊;;“教育致贫”及其规避路径[J];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10 钱丽;;“教育赌博”原因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陈昕;高等教育变革视角下的大学治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骆娟;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红;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费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娟;农村因教致贫现象的政府责任探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高岗;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消费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秀英;教育投资效益流失与教育成本补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王加峰;;浅谈教育投资收益的特殊性和考核层次[J];教育发展研究;1984年02期
3 金敏力,郭策;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方式的变革与社会公平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4 万田华;刘芳;;独立学院的教育成本补偿初探[J];党史文苑;2008年22期
5 卢明名;;试析我国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收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闵维方;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刘海英;孔为民;;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探析[J];财会通讯;2009年20期
8 ;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价值分析[J];职教论坛;2010年25期
9 赵晓霞;;论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有效性——借鉴美、日研究成果[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10期
10 李良;;对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的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晓霞;黄莹;吴开俊;;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失衡:“因教致贫”现象透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杨晓霞;吴开俊;;治理“因教致贫”问题的对策建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艺乐;;三级教育投资:哪个也不能少[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宝贵;;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的数学模型解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沈刚;教育投入需保障[N];工人日报;2003年
2 邱海黎;投资教育就是投资绩优股?[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山东三山岛金矿 杨立君;抓好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N];中国矿业报;2002年
4 记者 龙超凡;福建 规范幼儿园收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肖建生;教育乱收费现象依然突出[N];湖南日报;2002年
6 吴克明 华中师范大学;“工资趋同”不能断言大学教育非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彭森;完善政策 加强监管 规范教育收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吴钦良 黄庆辉;龙文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收费[N];闽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性别差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莉;美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余世华;[因教致贫]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祥思;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伟;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有效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6 刘娟;农村因教致贫现象的政府责任探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肖宏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文燕;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郭佩颖;我国教育投入社会收益区域性差别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涛;我国教育收益率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68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6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