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本文关键词: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摘要】: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对话理论构成了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的体验性、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和教学方法的对话性的关注。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学模式。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生命化教学将成为我国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期
3 陈国庆;后现代知识观与语文教育的生活化拓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正银;;数学教育中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年05期
5 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王敏;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钱静;;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杜世强;试论新课程改革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5 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英;;营造教学环境 激活生命课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唐海涛;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陈代坤;;追问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宋德如;新理念 新挑战 新机遇——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10 邢旭升;浅谈创新教育[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粟高燕;中学英语课堂美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蔡旭群;创新教育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叶悬冰;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冯建军;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J];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4 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2期
6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林亚红;;农村初中社会教研组建设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恒坤;黄莉;;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8期
4 李修平;“以美育体”──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论体育美学对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挑战[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5 丁夏;试论“学术级汉语”教学理念的特色与借鉴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文宇;重在转变教学理念──记北京市西城区中学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J];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07期
7 孙亭;;让“对话”走入大学堂[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张其平,王灿明;创造性理念观照下的大学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9 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0期
10 陈翠荣;透视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J];教学与管理;2004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绍美;;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张爱华;;中美合作矿工安全培训中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的创新模式[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坚;高井祥;孙正明;;地球空间信息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余慧琳;;由“工学结合、后置订单”校企合作工学班的成长所想到的——让每一次课都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期待[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淑莲;;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晓红;闫涛;李福学;;“团队化教与学”教学方法探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彦;;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董玉国;;“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理念[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谷京朝;韩德红;朱红卫;;D/A转换电路的一种讲授方法及其理念[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金海渊;王力军;;职业学院体育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为姣;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2 山东省惠民县何坊镇第二中 杨钦;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理念[N];学知报;2011年
3 记者 顾春阳 通讯员 张雪;倾力转变教学理念 构建校园外语生活[N];长春日报;2011年
4 记者 刘海燕;加强交流合作 提升教学理念[N];民族日报;2010年
5 山东省青州市东关回中 曾范红 王爱胜;播下良种为何难以结出硕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朱孟超;确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N];人民武警;2004年
7 盱眙县官滩镇中心小学 张芬;转变教学理念 促进师生共进[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李国峰;教学理念转向学生[N];学知报;2011年
9 李君天;校长登讲台实现教学“三赢”[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10 王成、方志勇;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军训育人”成为教学理念[N];中国国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马刚;“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爱情诗歌的教育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倩;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苑文颖;四部键盘和声译著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李春琴;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敏华;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雷雪;教学的道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吴婷;对新疆部分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调查与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成亮;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洋;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海鸥;中学历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理念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8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7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