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青少年“面子”心理及其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7-11-24 10:09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面子”心理及其教育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面子 教育 对策 自我意识 健康发展 自我概念 正确对待 教师 自尊


【摘要】: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等心理氛围中的一种体现。正确对待面子,能使青少年讲自尊、讲人格,昂扬进取、奋发向上;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青少年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害怕真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健全。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其主要行为表现,并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其自身四个层面探析了青少年爱"面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师生冲突的心理学研究”(项目批号:2001JW060)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主要表现(一)青少年的“面子”心理现象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面子”即情面,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微妙的作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合的行为及赞许中获得。”[1](P107~205)布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瑜;;中西文化中的“面子”问题[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蒋浒,谢洁菱;略论北洋政府时期的乡民防匪[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吴明;“我”在哪里?——读弗罗姆《爱的艺术》[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尹未仙;转型期婚内两性角色的嬗变[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赵定东,赵山;中国社会原型与转型的历史分析[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7 夏子;解构与颠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轨迹[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邹登顺;女性边缘化、男性中心化与男性权力话语的建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肖群忠;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及其影响[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10 金秀芳;“理想化”与“妖魔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J];德国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芳;;《汉法词典》中新简化词收录和释义探研[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刘嘉弘;;商道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湘西洪江古商城为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正才;中国家文化与华人企业治理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5 阮静;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范南;信用理论、制度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吾;从拮抗到互动:转型期人际关系论[D];湘潭大学;2001年

2 马世栋;高中生同伴竞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商昌宝;丑在《高老庄》中的艺术价值[D];延边大学;2003年

5 林h,

本文编号:1221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21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