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教育学者的使命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中国教育学者的使命
【摘要】:"使命"意味着职责、任务和责任,它是人或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与责任,代表着人或组织事业的价值取向与定位,规定着人或者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学者的使命是教育学者职业生活信念的体现和表达,教育学者对其使命的透彻意识直接关涉着其学术思考的品质及其价值的发挥。在当前,中国教育学者应肩负起推进中国本土原创教育理论的建构、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以及传播教育理论从而提升社会的教育智识等三重使命。要完成这些使命,中国教育学者必须保持和恪守"学者"的品格、良知与天职,扎根中国鲜活的教育实践,在守护自身立场的基础上与国外学术话语和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尽力将自己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使命”、“学者”及其二者的内在关系谈及“使命”,毫无疑问它与“人”或“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和目标紧密相关。正因为如此,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其对“管理”所下的经典定义中,就用“使命”一词来诠释管理的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秀;刘铁芳;;教育学者何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万俊人;作为“知识分子”的现代学者——重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一书感言[J];东南学术;2003年05期
3 刘铁芳;;体制化时代的教育和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4 王东;;论教育学者的立场[J];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5 项贤明;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郑金洲;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与改进路向[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8 孙俊三;;教育研究的境界——论教育学的学术品格与学术精神的追求[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9 冯建军;教育理论的“失语”与原创性诉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郑金洲;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郭丹;;漂泊在失忆之城里的“外省人”——从“外省人”的写作身份比较朱天心、林白的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阎敏;;想象的真实——简谈“丰收成灾”小说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张娴;;身份定位、性别意识与自我奔突——谈丁玲《在医院中》的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姜会永;;行走在“边缘”——30年代林庚自由诗内容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吴国杰;;流亡知识分子的个人文化倾向——亨利·詹姆斯和詹姆斯·乔伊斯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张隽;;身份的焦虑——处于边缘的《青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勇;;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讲坛》为例[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5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钟玖英;;王希杰语言随笔的价值——以《语海扬帆——王希杰语言随笔集》为例[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理论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陈占彪;;论知识分子的专业性与公共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4 孙潇雨;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突围和迷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冉;灵魂的叩问与救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7 吴凝眉;危机与拯救:戴维·洛奇的小说主题[D];南昌大学;2010年
8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佩;王蒙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袁振国;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4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王方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何时才能消除[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1期
6 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吴炫,李小山,潘知常,鲁羊,王东;理论原创: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J];文艺争鸣;2001年02期
8 冯建军;“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辨[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2期
9 应松年;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J];政法论坛;1988年05期
10 何秉松;一个危险的抉择——对刑法上取消反革命罪之我见[J];政法论坛;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秀;刘铁芳;;教育学者何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王怡;;自负、内疚与知识分子的诞生[J];学习博览;2008年05期
3 丁学良;;面临“精神重建”的知识分子[J];同舟共进;2010年06期
4 刘杰;邹世允;;当代大学教师的公共性及其社会建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王鹏举;东西方文化,谁主沉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简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5期
6 涂晓霞;;理性的反思: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应然态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12期
7 张弘;;大师,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喧嚣中离去[J];社会观察;2009年09期
8 ;公共知识分子读物——社会科学论坛[J];学术界;2000年05期
9 李牧之 ,丁东,邢小群,王东成;公共知识分子漫谈[J];教师之友;2004年06期
10 汪振军;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波;;中国哲学的个性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红凛;;政党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疏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习五一;;当代中国邪教的性质及其社会根源——兼论建立“邪教现象预警系统”[A];反对邪教 保障人权——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周淑真;何军;;推进政党理论研究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创新——“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甘琳琳;佐斌;;当代中国人的择偶偏好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世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占安;;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大学生[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徐旺生;;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成因[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卫方;贺卫方:公共知识分子面临的障碍[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吴俊;“公共知识分子”质疑与思考[N];文艺报;2004年
3 ;“微博打拐”尚需民间与公权互动[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许知远;重建公共知识分子传统[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N];光明日报;2004年
6 陆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陆建华: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路径[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李继宏;学识比姿态更重要[N];东方早报;2009年
8 邹波;成为公共知识分子[N];经济观察报;2003年
9 王攀;从方便面涨价看公共知识分子[N];经理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朱强邋实习生 徐笑古;面向纽约讲话的加尔各答公共知识分子[N];南方周末;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9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兰;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土资源及其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友云;论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小伟;当代中国乡村秩序格局的演变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贲道鹏;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学兵;随“类”赋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学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8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98172.html